图甲示缩手反射相关结构,乙是图甲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分析:
(1)图甲显示的是一个完整的反射弧,包括:
f. e. c.神经中枢b. a.
(2)构成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是 ,由胞体和突起组成。长的突起外表大都套有一层鞘,组成神经纤维。
(3)当神经纤维的某处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兴奋是以 的形式在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而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通过突触完成。此时,突触完成的信号转换模式为 。
(4)乙图是甲图中 (填字母)的亚显微结构放大模式图。科缩手反射时,兴奋从A传到B的信号物质是 。兴奋不能由B传到A的原因是 。(5)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与相应神经递质结合,引起B细胞产生 ,使突触后膜的膜电位发生变化。
(6)在神经纤维未受刺激时,该处细胞膜膜 (填内或外)为负电位。
观测不同光照条件下生长的柑橘,结果见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光照强度 |
叶色 |
平均叶面积 (cm2) |
气孔密度 (个·mm-2) |
净光合速率(μmolCO2·m-2·s-1) |
强 |
浅绿 |
13.6(100%) |
826(100%) |
4.33(100%) |
中 |
绿 |
20.3(149%) |
768(93%) |
4.17(96%) |
弱 |
深绿 |
28.4(209%) |
752(91%) |
3.87(89%) |
(注:括号内的百分数以强光照的数据作为参考)
⑴
以方式进入叶绿体后,与结合而被固定,固定产物的还原需要光反应提供的。
⑵在弱光下,柑橘通过和来吸收更多的光能,以适应弱光环境。
⑶与弱光下相比,强光下柑橘平均每片叶的气孔总数,单位时间内平均每片叶
吸收量。对强光下生长的柑橘适度遮阴,持续观测叶色、叶面积和净光合速率,这三个指标中,最先发生改变的是,最后发生改变的是。
基因缺失小鼠不能产生成熟的淋巴细胞。科研人员利用胚胎干细胞(
细胞)对
基因缺失小鼠进行基因治疗。其技术流程如图:
(1)步骤①中,在核移植前应去除卵母细胞的。
(2)步骤②中,重组胚胎培养到期时, 可从其内细胞团分离出
细胞。
(3)步骤③中,需要构建含有
基因的表达载体。可以根据
基因的设计引物,利用
技术扩增
基因片段。用
限制酶分别在片段两侧进行酶切获得
基因片段。为将该片段直接连接到表达载体,所选择的表达载体上应具有酶的酶切位点。
(4)为检测
基因的表达情况,可提取治疗后小鼠骨髓细胞的,用抗
蛋白的抗体进行杂交实验。
人类对遗传的认知逐步深入:
(1)在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中,纯合的黄色圆粒(
)与绿色皱粒(
)的豌豆杂交,若将
中黄色皱粒豌豆自交,其子代中表现型为绿色皱粒的个体占。进一步研究发现
基因的碱基序列比
基因多了800个碱基对,但
基因编码的蛋白质(无酶活性)比
基因编码的淀粉支酶少了末端61个氨基酸,推测
基因转录的
提前出现。
试从基因表达的角度,解释在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所观察的7种性状的
中显性性状得以体现,隐性性状不体现的原因是。
(2)摩尔根用灰身长翅(
)与黑身残翅(
)的果蝇杂交,将
中雌果蝇与黑身残翅雄果蝇进行测交,子代出现四种表现型,比例为1:1:1:1,说明
中雌果蝇产生了种配子。实验结果不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原因是这两对等位基因不满足该定律""这一基本条件。
(3)格里菲思用于转化实验的肺炎双球菌中,
型菌有SⅠ、SⅡ、SⅢ等多种类型,R型菌是由SⅡ型突变产生。利用加热杀死的SⅢ与
型菌混合培养,出现了
型菌。有人认为
型菌出现是由于
型型菌突变产生,但该实验中出现的
型菌全为,否定了这种说法。
(4)沃森和克里克构建了
双螺旋结构模型,该模型用解释
分子的多样性,此外,高度精确性保证了
遗传信息稳定传递。
为研究汽车尾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对人成熟
淋巴细胞的影响,用含不同浓度颗粒物的培养液培养
淋巴细胞,48h后检测
+-
+-
酶活性及细胞活力。实验结果如下:
SDH是有氧呼吸的关键酶。细胞活力通过测定各组细胞
总活性来表示,用于反映颗粒物对细胞的毒性,
总活性由该组细胞数及每个细胞
酶活性共同决定。
(1)根据表中相关信息将答题卡中柱状图补充完整。
(2)细胞培养时,需使用血细胞计数板进行计数。请用方框在答题卡血细胞计数室中标出计数区域。
(3)本实验毒性评价指标所反映的颗粒物对T淋巴细胞的毒性,或表现为杀伤作用致细胞数减少,或表现为抑制了细胞的(生理过程)。实验数据表明,随着颗粒物浓度的增加,颗粒物对
淋巴细胞的毒性。
(4)汽车尾气中含有的多种致癌因子会损伤
,使基因和原癌基因表达异常。长期汽车尾气暴露的人群,其
淋巴细胞执行的免疫功能障碍,导致识别、攻击癌细胞能力降低,癌症发病风险提高。
氢是一种清洁能源。莱茵衣藻能利用光能将
分解成[
]和
,[
]可参与暗反应,低氧时叶绿体中的产氢酶活性提高,使[
]转变为氢气。
(1)莱茵衣藻捕获光能的场所在叶绿体的。
(2)
(一种化学物质)能抑制莱茵衣藻的光合作用,诱导其产氢。已知缺硫也能抑制莱茵衣藻的光合作用。为探究缺硫对莱茵衣藻产氢的影响,设完全培养液(
组)和缺硫培养液(
组),在特定条件下培养莱茵衣藻,一定时间后检测产氢总量。
实验结果:
组>
组,说明缺硫对莱茵衣藻产氢有作用。
为探究
、缺硫两种因素对莱茵衣藻产氢的影响及其相互关系,则需增设两实验组,其培养液
为和。
(3)产氢会导致莱茵衣藻生长不良,请从光合作用物质转化的角度分析其原因。
(4)在自然条件下,莱茵衣藻几乎不产氢的原因是,因此可通过筛选高耐氧产投藻株以提高莱茵衣藻产氢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