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每空1分,共16分)
Ⅰ、图1是两种高等生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2、图3、图4是图1中部分结构的放大,据图回答。

(1)图中的结构1—15中不应该出现的是[   ]和[   ];可能含有水溶性色素的是[   ];结构15与[   ]的形成有关。
(2)图2、3、4所示在结构上的主要共同点是                     。图2、图3所示结构的名称分别是                    。在一个细胞中,若图2产生的气体从产生部位扩散到相邻图3中被利用,至少需要穿过的磷脂分子层有            层。
(3)已知进行有性生殖的某生物同时具有图2、图3、图4所示三种结构,这三种结构中的DNA能从父亲传递给子代的是              
Ⅱ、如右下图表示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去向和定位,其中①~⑦表示细胞结构,甲~丁表示结构中的物质。请据图回答:

(1)此细胞对丁物质有_________的功能。
(2)结构⑥⑦中,能增大膜面积的结构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3)结构①中进行的过程是________,甲表示的物质是________。
(4)能进行DNA复制结构有________(填序号)。
(5)若该图表示胰岛B细胞,则甲、乙、丙、丁四 物质中最可能具有降血糖作用的是_______。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容易
知识点: 脑的高级功能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作物在成熟期叶片枯黄,若延长绿色状态将有助于提高产量。某小麦野生型在成熟期叶片正常枯黄(熟黄),其单基因突变纯合子 m1 在成熟期叶片保持绿色的时间延长(持绿)。回答下列问题。

(1)将 m1 与野生型杂交得到 F1 ,表型为______(填“熟黄”或“持绿”),则此突变为隐性突变( A1 基因突变为 a1 基因)。推测 A1 基因控制小麦熟黄,将 A1 基因转入______个体中表达,观察获得的植株表型可验证此推测。

(2)突变体 m2 m1 表型相同,是 A2 基因突变为 a2 基因的隐性纯合子,A2基因与A1基因是非等位的同源基因,序列相同。 A1 A2 a1 a2 基因转录的模板链简要信息如图1。据图1可知,与野生型基因相比, a1 基因发生了______, a2 基因发生了______,使合成的 mRNA 都提前出现了______,翻译出的多肽链长度变______,导致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改变,活性丧失。 A1 A2 )基因编码A酶,图2为检测野生型和两个突变体叶片中A酶的酶活性结果,其中______号株系为野生型的数据。

(3) A1 A2 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m1 的基因型为______, m2 的基因型为______。若将 m1 m2 杂交得到 F1 F1 自交得到 F2 F2 中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个体的比例为______。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熟悉的歌声会让人不由自主地哼唱。听歌和唱歌都涉及到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回答下列问题。

1)听歌跟唱时,声波传入内耳使听觉感受细胞产生______,经听神经传入神经中枢,再通过中枢对信息的分析和综合后,由______支配发声器官唱出歌声,该过程属于神经调节的______(填“条件”或“非条件”)反射活动。

2)唱歌时,呼吸是影响发声的重要因素,需要有意识地控制“呼”与“吸”。换气的随意控制由______和低级中枢对呼吸肌的分级调节实现。体液中 CO2 浓度变化会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和外周化学感受器,从而通过神经系统对呼吸运动进行调节。切断动物外周化学感受器的传入神经前后,让动物短时吸入 CO2 5%CO2 95%O2 ),检测肺通气量的变化,结果如图1。据图分析,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3)失歌症者先天唱歌跑调却不自知,为检测其对音乐的感知和学习能力,对正常组和失歌症组进行“前测一训练一后测”的实验研究,结果如图2。从不同角度分析可知,与正常组相比,失歌症组______(答出2点);仅分析失歌症组后测和前测音乐感知准确率的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因此,应该鼓励失歌症者积极学习音乐和训练歌唱。

为协调渔业资源的开发和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研究者在近海渔业生态系统的管控区中划分出甲(捕捞)、乙(非捕捞)两区域,探究捕捞产生的生态效应,部分食物链如图1。回答下列问题。

1)甲区域岩龙虾的捕捞使海胆密度上升,海藻生物量下降。捕捞压力加剧了海胆的种内竞争,引起海胆的迁出率和______上升。乙区域禁捕后,捕食者的恢复______(填“缓解”或“加剧”)了海胆的种内竞争,海藻生物量增加。以上研究说明捕捞能______(填“直接”或“间接”)降低海洋生态系统中海藻的生物量。

2)根据乙区域的研究结果推测,甲区域可通过______调节机制恢复到乙区域的状态。当甲区域达到生态平衡,其具有的特征是结构平衡、功能平衡和______

3)为了合理开发渔业资源,构建生态学模型,探究岩龙虾种群出生率和死亡率与其数量的动态关系。仅基于模型(图2)分析,对处于B状态的岩龙虾种群进行捕捞时,为持续获得较大的岩龙虾产量,当年捕捞量应为______只;当年最大捕捞量不能超过______只,否则需要采取有效保护措施保证岩龙虾种群的延续,原因是______

在光下叶绿体中的 C5 能与 CO2 反应形成 C3 ;当 CO2/O2 比值低时, C5 也能与 O2 反应形成 C2 等化合物。 C2 在叶绿体、过氧化物酶体和线粒体中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完成光呼吸过程。上述过程在叶绿体与线粒体中主要物质变化如图1

光呼吸将已经同化的碳释放,且整体上是消耗能量的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①是______过程。

2)与光呼吸不同,以葡萄糖为反应物的有氧呼吸产生NADH的场所是____________

3)我国科学家将改变光呼吸的相关基因转入某种农作物野生型植株(WT),得到转基因株系12,测定净光合速率,结果如图2、图3。图2中植物光合作用 CO2 的来源除了有外界环境外,还可来自____________(填生理过程)。7—10时株系12WT净光合速率逐渐产生差异,原因是______。据图3中的数据______(填“能”或“不能”)计算出株系1的总光合速率,理由是______

4)结合上述结果分析,选择转基因株系1进行种植,产量可能更具优势,判断的依据是______

酿酒酵母是重要的发酵菌种,广泛应用于酿酒、食品加工及生物燃料生产等。研究人员对酿酒酵母菌株A进行基因工程改造以提高发酵中的乙醇产量。回答下列问题:

1)酿酒酵母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能生存,属于_____微生物,在无氧条件下能进行_____发酵,可用于制作果酒等。

2)传统发酵中,新鲜水果不接种酿酒酵母也能制备果酒,原因是_____

3)工业上常采用单一菌种发酵生产食品。菌株A存在于环境中,实验室获得该单一菌种的分离方法有__________

4)菌株A含有1FLO基因,其表达的FLO蛋白可提高发酵中乙醇产量,且FLO蛋白量与乙醇产量成正相关,研究人员基于菌株A构建得到菌株BCD(如下图)。该实验中,构建菌株B的目的是___,预期菌株ABCD发酵中乙醇产量的高低为_____

5)菌株A中,XY基因的表达均可以提高发酵中乙醇产量。研究人员将XY基因融合在一起,构建了XY融合基因能表达的菌株E(如图),其在发酵中具有更高的乙醇产量。菌株E中无单独的XY基因,且其他基因未被破坏。简要写出由菌株A到菌株E的构建思路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