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全能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受精卵在自然条件下能使后代细胞形成完整个体,因此全能性最高 |
B.生物体内细胞由于分化全能性不能表达 |
C.卵细胞与受精卵一样,细胞未分化,全能性很高 |
D.植物细胞离体培养在一定条件下能表现出全能性 |
下列关于真核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溶酶体清除衰老和损伤细胞器的过程可发生在正常细胞中 |
B.高尔基体内能够完成蛋白质的合成、加工和分泌过程 |
C.叶肉细胞内DNA转录的场所有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 |
D.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在细胞呼吸过程中不产生二氧化碳 |
下图示某噬菌体的部分基因(单链)序列及其所指导合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数字为氨基酸序号)。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基因的重叠增大了遗传信息储存的容量
B.基因D、E重叠部分的碱基序列分别指导合成不同氨基酸序列的蛋白质
C.基因E内部插入一个脱氧核苷酸会导致基因E和基因D均发生基因突变
D.基因J突变后指导合成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会改变
人类ABO血型系统中,红细胞膜上只有A抗原为A型;只有B抗原为B型;二者均有为AB型;二者均无为O型。下图为相关抗原的形成过程示意图,基因(H、h)及复等位基因(IA、IB、i)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且I对i显性。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O型血人的基因型共有4种 |
B.AB血型的夫妇所生孩子可能为O型 |
C.复等位基因的出现说明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 |
D.基因型为Hhii、HhIAIB的夫妇生出A型血孩子的概率为3/8 |
下图示由甲、乙、丙3个神经元(部分)构成的突触结构。神经元兴奋时,Ca2+通道开放,使Ca2+内流,Ca2+使突触小泡前移并释放神经递质。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神经元兴奋时,乙、丙神经元同时兴奋 |
B.乙酰胆碱和5一羟色氨酸都与突触后膜相同的受体结合 |
C.若神经性蛇毒与乙酰胆碱受体发生不可逆的结合,则对乙神经元起抑制作用 |
D.若用某种药物抑制乙神经元上的Ca2+通道,则甲、丙两个神经元都无膜电位变化 |
调查发现两个家系都有单基因遗传病甲和乙的患者,系谱图如下(已知I3不携带乙病致病基因)。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
B.乙病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
C.II10的基因型有6种可能 |
D.若II9与II10生育一个女儿,该女儿患甲病的概率为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