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细胞可以渗透吸水或失水,将带“皮”的细嫩的茎纵切后插入两烧杯中,如下图所示。
(1)已知b侧的细胞壁比a侧的细胞壁薄,易伸展,判断30 min后可能出现的形状是( )
甲烧杯里是30%的蔗糖溶液,乙烧杯里是清水
(2)将同一植物细胞依次浸于蒸馏水、0.3 mol/L蔗糖和0.5 mol/L尿素溶液中,观察原生质体的体积随时间的变化,结果如甲图所示:
①A、B、C中,表示在0.3 mol/L蔗糖溶液中的是 ,由于细胞壁的伸缩性非常小,植
物细胞会发生 现象,生物膜与半透膜的根本区别在于生物膜具有 的特性。
②若曲线C中ef段的细胞如乙图,I部位的物质是 ,若曲线B中bc段的细胞
如乙图,则I、II两处的溶液渗透压的大小比较:I II
③试简要分析B、C曲线差异的原因: 。
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原生质的体积相对值
(14分)近十年来,PCR技术(聚合酶链式反应)成为分子生物学实验室里的一种常规手段,其原理是利用DNA半保留复制,在试管中进行DNA的人工复制(如图),在很短的时间内,将DNA扩增几百万倍甚至几十亿倍,使实验室所需要的遗传物质不再受限于活的生物体。
(1)加热使DNA双链打开,这一步是打开________键,称为________。
(2)当温度降低时,引物与模板________端结合,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引物沿模板延伸,此过程中原料是________,遵循的原则是________。
(3)PCR技术的必要条件,除了模板、原料、ATP、酶以外,至少还需要三个条件,即:液体环境、适宜的________和________,前者由PCR仪自动调控,后者则靠________来维持。
(12分)在进行DNA亲子鉴定时,需大量的DNA。PCR技术(聚合酶链式反应)可以使样品DNA扩增,获得大量DNA克隆分子。该技术的原理是利用DNA的半保留复制,在试管中进行DNA的人工复制(如下图,图中黑色长方形是引物)。在很短的时间内将DNA扩增几百万倍甚至几十亿倍,使实验室所需的遗传物质不再受限于活的生物体。
(1)图中的变性、延伸分别是指________、________。
(2)假设PCR反应中的DNA模板为P,第一轮循环的产物2个子代DNA为N1,第二轮的产物4个子代DNA为N2,N1、N2中分别含有模板DNA单链的DNA分别有____个、____个。若继续循环,该DNA片段共经过30次循环后能形成____个DNA片段。
(3)若下图为第一轮循环产生的产物。请绘出以a链和b链为模板经PCR扩增的产物。
(14分)某同学为了探究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按下表进行实验操作。
步骤 |
项 目 |
烧杯(1 000 mL) |
|||
Ⅰ |
Ⅱ |
Ⅲ |
Ⅳ |
||
1 |
注入自来水/mL |
500 |
500 |
500 |
500 |
2 |
放入带油渍的衣服/件 |
1 |
1 |
1 |
1 |
3 |
控制不同水温/ ℃(10 min) |
10 |
30 |
50 |
70 |
4 |
加入等量加酶洗衣粉/g |
0.5 |
0.5 |
0.5 |
0.5 |
5 |
用玻璃棒搅拌时间/min |
5 |
5 |
5 |
5 |
6 |
观察现象 |
(1)该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分析该同学的实验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步骤3和步骤4能否调换?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Ⅰ、Ⅱ、Ⅲ、Ⅳ号烧杯中加入的自来水、洗衣粉、含油渍的衣服及保温时间、搅拌速度和时间均相同,这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便得出科学结论。
(12分)某生物学兴趣小组进行了“加酶洗衣粉最适温度的测量”实验,下表是他们记录的不同温度除去不同污渍所需时间对照表,请依据表中数据回答下面的问题。
(1)要达到最佳洗涤效果,使用加酶洗衣粉的最适温度范围是________。
(2)在适宜温度范围内,加酶洗衣粉对衣物上的________的洗涤效果最佳,对________的洗涤效果最差,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羊毛、蚕丝等织物_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加酶洗衣粉洗涤,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分)某实验小组进行固定化酵母细胞的制备,并开展游离酵母和固定化酵母发酵产酒酒精度的比较。请回答下列问题。
产酒酒精度的比较
游离酵母 |
固定化酵母 |
|
0 |
0 |
0 |
2 |
1.0 |
2.5 |
4 |
2.1 |
4.2 |
6 |
3.2 |
5.0 |
8 |
3.9 |
5.4 |
10 |
4.3 |
6.0 |
12 |
4.6 |
6.4 |
(1)制作凝胶珠的实验步骤是:酵母细胞的活化→________→配制海藻酸钠溶液→________→固定化酵母细胞。
(2)影响实验成败的关键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钙离子的作用是使胶体聚沉,海藻酸盐起________的作用。
(4)该小组将制备好的固定化酵母与游离酵母分别放在一定的条件下发酵,定时记录发酵液中酒精度的变化。
①实验过程中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发酵”的条件是________,要求条件相同是为了确保__________。
②由表可知,固定化酵母和游离酵母发酵都能产生酒精,但固定化酵母在发酵前期的延迟期的时间比游离酵母发酵前期的延迟期的时间要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