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如图所示,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下列哪种操作是正确的____,测出的读数如图所示,则液体温度为      ℃。

科目 物理   题型 实验题   难度 未知
知识点: 温度计的使用及其读数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在”研究串联电路电压的特点”实脸中,小阳同学设计并连接了如图所示的电路,其中小灯泡L的颇定电压为10V,电压表、电流表均选择了合适的量程且能正常使用.

(1)闭合开关S后,小阳发现电压表V2的示数为0V,而电压表V1、V3的示数均为12V,电流表也有示数.你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
(2)恢复正常后,闭合开关并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依次记录了以下几组数据

次数
U1(V1示数/V)
U2(V2示数/V)
U3(V3示数/V)
1
2
10
12
2
4
8
12
3
6
6
12

解析以上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完成并记录了第3次实验数据后,小阳想测量一下小灯泡的额定功率,结合题目信息,以下操作可以达到目的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向左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使V1的示数为10V,同时读出电流表示数
B.向右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使V1的示数为10V,同时读出电流表示数
C.向左移动清动变阻器滑片,使V2的示数为2V,同时读出电流表示数
D.向右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使V2的示数为2V,同时读出电流表示数

如图所示是研究平面镜成像的实脸装置图,其中甲为放在玻璃板前面的点燃的蜡烛,乙为平面镜所成的像,为确定像的位置,此时需拿一支________(选填“点燃”或“未点燃”)的同样的蜡烛,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蜡烛直到看上去它跟________(选填“甲”或“乙”)完全重合。

人从灯下经过,会在地上投下影子。影子是光被不透明物体挡住后,在其背面形成的暗区,当光照强度不同时,影子(暗区)与周围亮区的明暗对比程度会发生变化,因此人会感觉影子有“浓淡”之别,影子的“浓淡程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存在怎样的关系呢?小明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可能与灯的功率存在一定关系;
猜想二:可能与影子离灯的距离存在一定关系;
猜想三:可能与人离灯的距离存在一定关系;
实验方法:在水平桌面上竖立一个不透明的白屏,在屏两侧等距离的位置各固定一根同样的木棒,在屏的两侧各点亮一盏灯,通过一定的方法同时观察屏上的木棒形成的影子的“浓淡程度”。调节一盏灯的位置,当两侧屏上的影子“浓淡程度”一样时,记录灯的功率和灯到屏的距离,解析相关数据,寻找规律,具体实验如下:
步骤一:在屏两侧距屏1米处各点亮一盏25 瓦灯,观察到两侧屏上影子“浓淡程度”相同;
步骤二:将右侧25 瓦灯换成40 瓦灯,观察到两侧屏上影子“浓淡程度”不同;
步骤三:保持左侧25 瓦灯的位置不变,移动右侧40 瓦灯,直到两侧屏上影子“浓淡程度”一样时,记录相关数据;
步骤四:将右侧的灯依次换成60瓦、100瓦、250 瓦,重复步骤三,实验结果如下:

灯的功率/瓦
灯功率的平方数
屏上影子离灯距离/米
屏上影子离灯距离的平方数
25
625
1
1
40
1600
1.26
1.6
60
3600
1.55
2.4
100
10000
2
4
250
62500
3.16
10

步骤一、二的结果,可以支持哪个猜想?__________________。
现有一盏200瓦的灯,放在屏右侧距离屏__________米处,屏上的影子“浓淡程度”会与左侧25瓦灯的影子“浓淡程度”相同。(结果精确到0.01)
(3)根据实验结果解析,“灯的功率”和“屏上影子离灯距离”哪个因素对影子“浓淡程度”影响更大?判断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气体的密度容易受温度和压强的影响。为了测量常温常压下氧气的密度,在老师的指导下,小明进行了如下实验:

步骤一:检查发生装置的气密性。
步骤二:往烧瓶中装入适量的二氧化锰粉末,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并将适量的过氧化氢溶液倒人分液漏斗中,测出发生装置的总质量为m1克。
步骤三:取一个集气瓶,用记号笔在适当位置做标记,将水注入集气瓶到标记处,用量筒测出这些水的体积为V0毫升。再将集气瓶灌满水倒扣在水槽中等待收集;
步骤四:打开活塞,滴入过氧化氢溶液,同时干始收集气体,调节集气瓶在水中的上下位置,当集气瓶内、外的液面相平且刚好达到标记处时(如图),暂停反应。

步骤五:重复步骤四,再收集9瓶气体。
步骤六:称出反应后发生装置的总质量为m2克。
(1)小明通过该实验,测得氧气的密度是_______克/毫升;
(2)步骤四中,控制集气瓶内、外液而保持相平的目的是__________;
(3)如果实验中装置气密性不良,将对测得的密度值有何影响?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

资料显示:牛奶中掺水量越多,牛奶密度越小。小丽想通过测定密度来比较二种牛奶品质的优劣,她自制了一个可测液体密度的“浮标”― 在竹筷子下面缠绕一些铁丝,如图甲所示。

(1)纯牛奶是________________ (选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
(2)分别将“浮标”浸人A 、B 两牛奶中,待静止后,筷子上与液面相平的位置分别标记为A 和B ,如图乙所示。比较标线A 和B 的上下位置,可知A 、B 牛奶的密度为ρA_______ρB,由此可知A 、B 牛奶品质的优劣。
(3)在实际测量过程中,发现“浮标”杆上的二条标记线靠得很近,为了更易区分,请你提出一条改进“浮标”的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