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代表胃、小肠中有关消化液的成分及部分酶的最适PH,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消化液名称 |
PH |
消化液成分 |
胃 |
胃液 |
1—2 |
胃液(HCl) 胃蛋白酶(最适PH1.8左右) |
小肠 |
肠液、胆汁、胰液 |
7—8 |
NaHCO3,胆盐,多种酶如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等(最适PH8.0左右) |
A.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机物
B.与无机催化剂比较,酶具有高效性,专一性,且需要适宜条件
C.胃液中的胃蛋白酶会随着胃的排空进入小肠,胃蛋白酶进入小肠后,能将蛋白质分解
D.胃液中有大量的胃酸(HCl),它随胃的排空进入小肠后不会破坏小肠中酶的活性
下面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酶遇热不起作用 | B.酶只能对物质分解起作用 |
C.酶必须在体内合成,并且在体内起作用 | D.酶是一类具有催化功能的有机物 |
当条件满足时,30个腺苷和60个磷酸最多可以组成的ATP分子及其中所含的高能磷酸键有()。
A.20个,40个 | B.20个,30个 | C.30个,60个 | D.30个,40个 |
人体成熟的红细胞产生ATP的部位及所需ATP的来源主要是
A.线粒体;葡萄糖,进行有氧呼吸 | B.细胞质基质;葡萄糖,进行无氧呼吸 |
C.线粒体;乳酸,进行无氧呼吸 | D.细胞质基质;乳酸,进行无氧呼吸 |
在细胞培养液中加入32P标记的磷酸分子,短时间内分离出细胞的ATP,发现其含量变化不大,但部分ATP的末端P已带上放射性标记,该现象不能够说明
A.此过程中既有ATP合成又有ATP分 | B.被32P标记的ATP是重新合成的 |
C.ATP是细胞内的直接能源物质 | D.ATP中远离腺苷的磷酸基团易脱离 |
下列过程中,能使细胞内ADP的含量增加的是()。
A.水分子进入根毛细胞 | B.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 |
C.肠道中甘油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 | D.胰腺细胞分泌胰岛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