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创造了无数的诗歌辞赋,我们在欣赏这些诗歌辞赋时,不仅要挖掘其思想内涵,还可以探究其中所描述的自然现象与物理规律,下面是某位同学对部分诗句中蕴涵的物理知识的理解:
①“露似珍珠月似弓”——露实际是小水珠,是由冰熔化形成
②“人画桃花相映红”——桃花是光源,发出的红光映红了人的脸
③“飞流直下三千尺”——瀑布飞流直下说明水落下的速度较大
④“孤帆一片日边来”——“孤帆”运动,是以江岸为参照物的
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如图所示,悉尼奥运会实现了火炬在水中传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火炬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一定大于重力
B.下潜的深度越大,火炬手受到水的压强越大
C.潜水服表面光滑是为了增大水的阻力
D.火炬手向前运动,脚蹼必须向前划水
各种能源的利用,极大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以下能源属于二次能源的是( )
A.天然气B.太阳能C.风能D.电能
在我们身边有许多应用杠杆的实例,以下一定属于省力杠杆的是( )
A.赛艇的桨B.
剪纸剪刀
C.起瓶器D.
独轮车
下列解释不正确的是( )
A.水银温度计利用了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
B.船闸利用了连通器原理
C.飞机升力的产生利用了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D.用吸管“吸”饮料利用了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
如图所示,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时,小明同学没有把薄玻璃杯板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无论如何移动蜡烛B,发现( )
A.蜡烛A的像总是与蜡烛B完全重合
B.蜡烛A的像总偏向蜡烛B的上方
C.蜡烛A的像总偏向蜡烛B的下方
D.蜡烛A的像与蜡烛B的像总在同一水平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