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广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暂行规定》第十一条,我市居民生活垃圾分为可回收物、餐厨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四类。可回收物主要有以下四种,其成分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A. |
塑料 |
B. |
纸类 |
C. |
金属 |
D. |
玻璃 |
为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是杂质),下列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选项 |
物质 |
操作方法 |
A |
Fe(Fe2O3) |
加入过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过滤 |
B |
NaNO3(Na2SO4) |
加入过量的Ba(NO3)2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
C |
NaOH溶液[Na2CO3溶液] |
加入适量的CaCl2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
D |
CuSO4溶液(硫酸) |
加入过量Cu0粉末,加热,充分反应后过滤 |
构建知识网络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如图是关于硫酸化学性质的知识网络:“-”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 表示一种物质能转化为另一种物质,A,B,C分别属于不同类别的化合物,则A,B,C可能是
A.NaOH,CuSO4,Na2CO3 |
B.Ba(OH)2,CuSO4,CuO |
C.KOH, HNO3, K2CO3 |
D.NaOH, HCl,Ba(NO3)2 |
向盛有酚酞和NaOH溶液的烧杯中滴加稀硫酸,直至液体呈无色。为探究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组成,所选试剂不正确的是
A.紫色石蕊溶液 | B.锌粒 | C.碳酸钠溶液 | D.稀盐酸 |
图1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曲线,图2是盛水的烧杯中放着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试管(不考虑溶剂的蒸发),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t1℃时,将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恒温蒸发等质量的水,析出晶体的质量一定相等 |
B.升温可以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
C.向烧杯的水中加NaOH固体后,只有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小 |
D.向烧杯的水加NH4NO3固体后,只有盛放甲溶液的试管中有晶体析出 |
下列各组物质鉴别方法不正确的是
A.用稀盐酸区分氢氧化钠溶液和澄清石灰水 | B.用氯化钡溶液区分稀盐酸和稀硫酸溶液 |
C.用闻气味的方法区分碳酸氢铵和尿素 | D.用无色酚酞试液区分碳酸钠溶液和氯化钠溶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