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现象和解释或结论都正确的是
|
操作 |
现象 |
结论 |
A |
向Na2CO3稀溶液中通入足量CO2 |
溶液变浑浊 |
析出了NaHCO3 |
B |
向无色溶液中滴加氯水和CCl4,振荡、静置 |
下层溶液显紫色 |
原溶液中有I- |
C |
Al箔插入稀HNO3中 |
无现象 |
Al箔---表面被HNO3氧化,形成致密的氧化膜 |
D |
过量的Fe粉中加入稀HNO3,充分反应后,滴入KSCN溶液 |
溶液呈红色 |
稀HNO3将Fe氧化为Fe3+ |
人类探测月球发现,在月球的土壤中含有较丰富的质量数为3的氦,它可以作为未来核聚变的重要原料之一。氦的该种核素应表示为( )
A.![]() |
B.![]() |
C.![]() |
D.![]() |
设X、Y、Z代表三种元素。已知:
(1)和
两种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2)Z元素原子核内质子数比Y元素原子核内质子数少9个;
(3)Y和Z两种元素可以形成4核42电子的价阴离子。
据此,请填空:
(1)Y元素是___________,Z元素是_____________。
(2)由X、Y、Z三种元素所形成的含68个电子的盐类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_____。
设某元素的一种核素其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为m,中子数为n,则下列论述中正确的是( )
A.不能由此确定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
B.这种核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C.若碳原子的质量为w g,则此原子的质量为![]() |
D.与![]() ![]() |
2001年我国科学家巧妙合成了某超重元素的一种新核素,并在世界上首次确认了
缓发裂变先驱核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的中子数为( )
A. 105 B. 154 C. 259 D. 364
(2)的中子数和电子数的差值为( )
A. 105 B. 154 C. 49 D. 259
常温下,由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c(H+)=1×10-13mol/L的溶液中,一定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Cl- AlO2- Na+ K+ | B.Fe3+ NO3- MnO4- K+ |
C.Fe2+ NO3- Ba2+ Cl- | D.SO42- Na+ Cl- 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