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水稻高杆(D)对矮杆(d)为显性,抗稻瘟病(R)对易感染瘟病(r)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现用一个纯合易感染稻瘟病的矮杆品种(抗倒伏)与一个纯合抗稻瘟病的高秆品种(易倒伏)杂交,F2中出现既抗倒伏又抗病类型的比例为
A、1 / 8 B、1 / 16 C、3 / 16 D、3 / 8
某人用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豌豆杂交,按每对相对性状遗传,对其子代的表现型作出统计,结果如图,则亲本的基因组成为
A.YyRr×yyrr |
B.YyRr×YyRr |
C.YyRr×Yyrr |
D.yyRr ×YyRr |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一定没有染色单体的细胞是
A.初级精母细胞 | B.次级精母细胞 | C.极体 | D.卵细胞 |
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中染色体数目减半的根本原因是
A.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中染色体的复制 |
B.第一次分裂中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
C.第二次分裂中着丝点的分裂 |
D.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单体分离 |
有两个纯种的小麦品种:一个抗倒伏(d),但易感锈病(r);另一个易倒伏(D)但能抗锈病(R)。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让他们进行杂交得到F1,F1再进行自交,F2代中出现了既抗倒伏又抗锈病的新品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F1产生配子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发生了自由组合
B.F1产生的雌雄配子数量相等,结合的几率相同
C.F2代中出现的既抗倒伏又抗锈病的新品种能稳定遗传
D.F2代中出现的既抗倒伏又抗锈病的新品种占9/16
在孟德尔定律中,等位基因的分离的原因是
A.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 B.染色质螺旋成染色体 |
C.同源染色体分开 | D.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