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同学利用电子显微镜观察了神经细胞的突触结构,如图是某同学按电子显微镜扫描图像绘制的简图。下列关于图像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神经兴奋从A细胞向B细胞传递
②神经兴奋从B细胞向A细胞传递
③神经兴奋从B细胞向C细胞传递
④神经兴奋从C细胞向B细胞传递
⑤细胞的突触小泡中含有神经递质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⑤ | C.①③⑤ | D.①②⑤ |
用3H标记蚕豆根尖分生区细胞的DNA分子双链,再将这些细胞转入含秋水仙素但不含3H的普通培养基中培养。若秋水仙素对细胞连续发挥作用,则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秋水仙素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但不影响着丝点的正常分裂 |
B.通过对细胞中的染色体计数,可推测DNA复制的次数 |
C.通过检测DNA单链上3H标记出现的情况,可推测DNA的复制方式 |
D.细胞中DNA第二次复制完成时,每条染色体的染色单体均带有3H标记 |
下图表示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四种情况,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①表示缺失,该变异同时也使基因的分子结构发生改变 |
B.图②表示倒位,该变异一定不会影响生物体性状的改变 |
C.图③表示重复,该变异发生于两条同源染色体之间,属于交叉互换类型的基因重组 |
D.图④表示易位,该变异发生于两条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导致染色体上基因的数目、排列顺序发生改变 |
已知某一动物种群中仅有Aabb和AAbb两种类型个体,Aabb∶AAbb=2∶1,且该种群中雌雄个体比例为1∶1,个体间可以自由交配,则该种群自由交配产生的子代中不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比例为
A.3/8 | B.5/8 | C.4/9 | D.5/9 |
噬菌体是一类细菌病毒。下列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该实验不能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若要证明之,需用分离出的蛋白质单独侵染细菌,再作观察并分析 |
B.侵染过程的“合成”阶段,噬菌体DNA作为模板,而原料、ATP、酶、场所等条件均由细菌提供 |
C.为确认何种物质注入细菌体内,可用32P、35S共同标记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 |
D.若用32P对噬菌体双链DNA标记,再转入培养有细菌的普通培养基中让其连续复制n次,则含32P的DNA应占子代DNA总数的1/2n-1 |
下图为果蝇性染色体结构简图。要判断果蝇某伴性遗传基因位于片段Ⅰ上还是片段Ⅱ上,现用一只表现型是隐性的雌蝇与一只表现型为显性的雄蝇杂交,不考虑突变,若后代:①雌性为显性,雄性为隐性;②雌性为隐性,雄性为显性,则可推断①②两种情况下该基因分别位于
A.Ⅰ;Ⅰ | B.Ⅱ-1;Ⅰ | C.Ⅱ-1或Ⅰ;Ⅰ | D.Ⅱ-1;Ⅱ-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