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图是反射弧的组成示意图(虚线内为神经中枢)。请据图回答:
(1)在人体内的神经—体液调节中,图中①一般是由运动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 组成的。
(2)图中显示的神经元细胞体共有 个。
(3)图中箭头表示人体内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其中错误的是 处(填箭头旁字母)。
(4)图中共有突触 个,孩子生活在刺激丰富的环境中该结构的数目将 。
(5)若神经中枢位于脊髓,则最能体现该反射受高级神经中枢控制的是 (填字母)。
用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请回答:
(1)制作菠菜叶的临时装片时,应取菠菜叶的表皮并稍带些叶肉细胞作为观察对象,因为该细胞内的叶绿体的体积较,数目。高倍镜下可观察到叶绿体呈形。
(2)观察叶绿体__________(填“用”、“不用”) 染色,原因是 __ 。
(3)观察线粒体时所用的染料名称是,染色后可以使线粒体呈 __________色。染色后30分钟,细胞保持活性(填“能”、“不能”)
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在学习了课本实验“探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后,想进一步探究酵母菌细胞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酵母菌细胞产生相同的CO2时,分解葡萄糖的多少问题,进行了如下实验:将无菌葡萄糖溶液与少许酵母菌混匀后密封,按下图装置实验。如果测定甲、乙装置中CaCO3沉淀均为10g,撤去装置,将两瓶溶液用滤菌膜过滤掉酵母菌后备用。请分析回答:
(1)若气泵提供的是无菌空气,甲装置控制有氧条件的方法是。乙装置控制无氧条件的方法是。
(2) 两瓶溶液用滤菌膜过滤掉酵母菌的目的是。
(3)利用提供的U型管(已知U型管底部的分隔膜,葡萄糖不能通过,其余物质能通过)、备用液等必要的实验仪器、药品,请你帮助该小组设计探究的实验步骤,并预测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
实验步骤:
①②
实验结果预测及结论
①②③
端粒是染色体末端的一种特殊结构,其DNA末端含有由简单的串联重复序列(如---TTTTGGGGTTTTG---)组成的单链突出段,它们在细胞分裂时不能被完全复制,因而随分裂次数的增加而缩短,除非有端粒酶的存在。端粒酶由RNA和蛋白质组成,其RNA含有与端粒DNA重复序列互补的一个片段(如-----AAAACCCCAAAAC----),是合成端粒DNA的模板;其蛋白质催化端粒DNA的合成,催化的一种机制如右下图。研究表明,端粒变短,细胞就老化;如果端粒酶活性很高,端粒的长度就能得到保持,细胞的老化就被延缓。
(1)如果细胞中端粒酶不存在活性,染色体将随每次分裂而缩短,这种变异的类型属于,细胞的后代最终死亡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染色体的缩短而丢失。
(2)端粒酶中,蛋白质成分的功能类似于酶,聚合过程中需要的原料是。
(3)体外培养正常成纤维细胞,细胞中的端粒长度与细胞增值能力成关系,衰老的成纤维细胞的染色质的变化是。
(4)从端粒酶及端粒的长度角度解释,癌细胞能无限增值的原因是。
下图表示几种育种方法的大致过程。请分析回答:
(1)在图一所示①→②过程中发生了。若以②的碱基序列为模板经转录和翻译形成③,此过程与以①为模板相比一定发生变化的是。
A.mRNA序列 B.tRNA种类 C.氨基酸种类 D.蛋白质结构
(2)图二中控制小麦产量(A、a)和抗病与感病(B、b)的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F2的表现型有种。F2中高产抗病植株占。鉴别高产抗病植株是否为纯合子的最简便方法是:。在转入抗虫基因的过程中
,需要用酶将抗虫基因与运载体(载体DNA)连接,然后导入受体细胞。
(3)写出图二中步骤⑥的具体操作方法。
(4)某同学对图二中的④、⑤步骤的操作叙述是:花粉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幼苗,从中选择出高产、抗病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得到的一定是纯合子的优良植株。请指出该同学叙述中的错误并改正:。
图示的遗传系谱中有甲、乙两种遗传病,其中一种为红绿色盲,且Ⅱ9只携带一种致病基因。
(1)属于红绿色盲的是病,另一种病的遗传方式是。
(2)系谱中图中一定是乙病基因携带者的个体是。
(3)Ⅱ8和Ⅱ9婚配后进行产前诊断,若只通过胚胎细胞染色体进行性别检测,不能确定后代是否会患遗传病的理由是。
(4)已知受精卵的细胞质几乎都来自卵细胞,若Ⅲ14患乙病的同时,还患有线粒体肌病,该女子若与一正常男子婚配,生育出的子女中,两病表现的差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