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丙酮尿症是由于缺乏苯丙氨酸羟化酶不能生成酪氨酸,大量苯丙氨酸脱氨后生成苯丙酮酸,随尿排出而患的疾病。下图示人体苯丙氨酸代谢过程的部分图解,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食物蛋白质→氨基酸
细胞中的苯丙氨酸 酪氨酸 3,4—二羟苯丙氨酸
黑色素
| A.此过程表明酶是影响性状的根本原因 |
| B.控制酶1的基因发生突变,将会导致苯丙酮尿症 |
| C.此过程表明基因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间接影响性状 |
| D.控制酶1、2、3合成的基因任一个发生突变,都可能导致性状改变 |
下图表示当有神经冲动传到神经末梢时,神经递质从突触小泡内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的机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泡内可避免被细胞内其他酶系破坏 |
| B. | 神经冲动引起神经递质的释放,实现了由电信号向化学信号的转变 |
| C. | 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上相应的离子通道开放 |
| D. | 图中离子通道开放后, 和 同时内流 |
关于"腐乳的制作"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将腐乳坯堆积起来会导致堆内温度升高,影响毛霉生长 |
| B. | 腐乳坯若被细菌污染,则腐乳坯表面会出现黏性物 |
| C. | 勤向腐乳坯表面喷水,有利于毛霉菌丝的生长 |
| D. | 装坛阶段加入料酒,可有效防止杂菌污染 |
下图为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之间识别、黏着后,白细胞迁移并穿过血管壁进入炎症组织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内皮细胞识别结合白细胞膜上的糖蛋白使白细胞黏着 |
| B. | 白细胞在血管内黏着、迁移需要消耗 |
| C. | 黏着、迁移过程中白细胞需进行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
| D. | 白细胞利用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穿过血管壁进入炎症组织 |
经 射线照射的紫花香豌豆品种,其后代中出现了几株开白花植株,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白花植株的出现是对环境主动适应的结果,有利于香豌豆的生存 |
| B. | 射线不仅可引起基因突变,也会引起染色体变异 |
| C. | 通过杂交实验,可以确定是显性突变还是隐性突变 |
| D. | 观察白花植株自交后代的性状,可确定是否是可遗传变异 |
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生态系统多样性是物种多样性的保证 |
| B. | 各种中药材的药用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
| C. | 大量引进国外物种是增加当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措施 |
| D. | 混合树种的天然林比单一树种的人工林更容易被病虫害毁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