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测定植物某一生命活动过程的装置,从左侧泵入空气后,会产生某些实验现象。下列几种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该实验的目的是测定植物呼吸作用能产生CO2 |
B.把不透光的玻璃罩换作透光的玻璃罩仍能得到同样的实验结果 |
C.如果将C瓶中的植物换成萌发的种子,则出现相同的实验现象 |
D.本实验装置中B瓶的作用是减少实验误差 |
下图表示细胞核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①是由RNA和蛋白质组成的结构 |
B.②是遗传物质贮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的控制中心 |
C.核膜由三层磷脂分子组成,蛋白质、RNA等生物大分子可以穿过核孔进出细胞核 |
D.只有在真核细胞中,使用电子显微镜才可以看到此图所示的结构 |
用荧光素双醋酸酯(FDA)染料染色动物细胞,以鉴别动物细胞的生活力。其染色机理如下:FDA本身不产生荧光,也无极性,能自由出入完整的细胞膜。当FDA进入活细胞后,被细胞内的脂酶分解,生成有极性的、能产生绿色荧光的物质——荧光素,该物质不能自由透过活的细胞膜,积累在细胞膜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活细胞产生绿色荧光,因其使FDA分解产生荧光素
B.死细胞产生绿色荧光,因其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加
C.若细胞壁有损伤,FDA则会从细胞中流失,观察不到荧光
D.细胞膜的流动性决定了FDA和荧光素是否能自由透过活的细胞膜
下图一、二、三是酶促反应的相关曲线,已知图一是H2O2酶催化H2O2实验,曲线1是在土豆片为4,温度为35℃的条件下测得的数据。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①图一中要获得曲线2,则改变的条件可以是降低过氧化氢溶液的体积
②图一中要获得曲线2,则改变的条件可以是降低土豆片的数量
③图二中,底物浓度为B时,影响酶活性的外界因素是Cl-、Cu2+
④从图三可知,该酶作用的底物是麦芽糖,说明酶的作用具有专一性
A.② | B.①②③ | C.①④ | D.①③④ |
Na+—K+泵是一种常见的ATP—驱动泵,是在动物细胞的能量系统中起主要作用的载体,也是能催化ATP水解的酶。这种泵每消耗1分子的ATP,就逆浓度梯度将3分子的Na+泵出细胞外,将2分子的K+泵入细胞内。由此可知()
A.该载体不一定能催化ATP水解,但一定能促进物质的运转 |
B.Na+和K+通过Na+—K+泵的跨膜运输方式分别是主动转运和易化扩散 |
C.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与Na+和K+通过Na+—K+泵跨膜运输的方式相同 |
D.Na+—K+泵对维持动物细胞的渗透压平衡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
有人利用真核单细胞生物a、b做了如图所示实验,这个实验最能说明的问题是( )。
A.控制c性状发生的遗传信息来自细胞核 |
B.控制c性状发生的遗传信息来自细胞质 |
C.c性状发生是由细胞核和细胞质的遗传信息共同决定的 |
D.细胞核内的遗传信息控制生物一切性状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