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放射性元素经过4次衰变和6次
衰变,生成了新核;则新核和原来的原子核相比质子数减少了 个;中子数减少了 个。
静止在匀强磁场中的某种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放出一个α粒子,其速度方向与磁场方向垂直,测得α粒子与反冲核轨道半径之比为30:1,如图所示,则()
A.粒子和反冲核的动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
B.反冲核的原子序数为62 |
C.原放射性元素的原子序数是62 |
D.反冲核与α粒子的速率之比为1:62 |
对于基态氢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它能吸收10.2eV的光子 |
B.它能吸收11eV的光子 |
C.它能吸收14eV的光子 |
D.它能吸收具有11eV动能的电子的部分动能 |
卢瑟福通过对a粒子散射实验结果的分析,提出
A.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
B.原子核内有中子存在. |
C.电子是原子的组成部分. |
D.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
图为卢瑟福和他的同事们做粒子散射实验的装置示意图,荧光屏和显微镜一起分别放在图中的A、B、C、D四个位置时,观察到的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在A位置时,相同时间内观察到屏上的闪光次数最多
B.在B位置时,相同时间内观察到屏上的闪光次数只比在A位置时稍少些
C.在C、D位置时,屏上观察不到闪光
D.在D位置时,屏上仍能观察到一些闪光,但次数极少
在粒子散射实验中,如果两个具有相同能量的
粒子,从不同大小的角度散射出来,则散射角度大的这个
粒子()
A.更接近原子核 |
B.更远离原子核. |
C.受到一个以上的原子核作用 |
D.受到原子核较大的冲量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