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HCl、HBr、HI的沸点依次升高与分子间作用力大小有关![]() |
B.H2O的沸点高于H2S是由于H2O分子之间存在氢键![]() |
C.I2易溶于CCl4可以用相似相溶原理解释![]() |
D.甲烷分子可与水分子间形成氢键这种化学键 |
下列表示对应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MnO2与浓盐酸反应制Cl2:MnO2+4HCl![]() |
B.明矾溶于水产生Al(OH)3胶体:Al3++3H2O=Al(OH)3↓+3H+ |
C.Na2O2溶于水产生O2:Na2O2+H2O=2Na++2OH-+O2↑ |
D.Ca(HCO3)2溶液与少量NaOH溶液反应:HCO3-+Ca2++OH-=CaCO3↓+H2O |
下列离子或分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通后仍能大量共存的一组是
A.![]() |
B.![]() |
C.![]() |
D.K+、Ag+、NH3*H2O、NO3- |
已知下列分子或离子在酸性条件下都能氧化KI,自身发生如下变化:
H2O2→H2O IO3-→I2 MnO4-→Mn2+ HNO2→NO
如果分别用等物质的量的这些物质氧化足量的KI,得到I2最多的是 ( )
A.H2O2 | B.IO3- | C.MnO4- | D.HNO2 |
物质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不仅与物质的结构有关,还与物质的浓度和反应温度等有关。下列各组物质:①Cu与HNO3溶液 ②Cu与FeCl3溶液 ③Zn与H2SO4溶液 ④Fe与HCl溶液由于浓度不同而发生不同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①③ | B.③④ | C.①② | D.①③④ |
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的微粒直径在10-9 ~ 10-7m之间 |
B.光线透过胶体时,胶体中可发生丁达尔效应 |
C.用平行光照射NaCl溶液和Fe(OH)3胶体时,产生的现象相同 |
D.Fe(OH)3胶体能够使水中悬浮的固体颗粒沉降,达到净水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