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分别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和放射性同位素32P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 |
B.分别用35S和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进行长时间的保温培养 |
C.用35S标记噬菌体的侵染实验中,沉淀物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搅拌不充分所致 |
D.32P、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实验分别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
在生产实践中,欲想获得无子果实常采用的方法有()
①人工诱导多倍体育种②人工诱变③单倍体育种④用适当浓度的生长素处理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某双链DNA分子的碱基总数为2000个,其中鸟嘌呤为800个,现以此DNA为亲代连续复制n次后,测得已消耗周围环境中游离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3000个,则n等于
A.3 | B.4 | C.5 | D.6 |
假设有一个双链DNA分子的碱基C占整个DNA分子碱基的21%,并测得该DNA分子的一条链上碱基T占这条链碱基的26%,那么另一条链上T占整个DNA分子碱基的比例是
A.13% | B.16% | C.26% | D.32% |
在“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中根据实验步骤的先后,分别使用了不同浓度的氯化钠溶液:2 mol/L、加蒸馏水稀释至0.14 mol/L、2 mol/L、0.015 mol/L,其作用分别是
A.溶解DNA、析出含DNA的黏稠物、溶解DNA、溶解DNA
B.溶解DNA、溶解DNA、析出含DNA的黏稠物、溶解DNA
C.析出含DNA的黏稠物、溶解DNA、析出含DNA的丝状物、溶解DNA
D.溶解DNA、析出含DNA的黏稠物、溶解DNA、析出含DNA的丝状物
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均是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经典实验,设计这些实验的科学家都有一个共同的、关键的原理是
A.要将实验用的两种生物混合培养,才能实验转化 |
B.要用分离得到的DNA 和蛋白质分别培养待实验的微生物 |
C.噬菌体和肺炎双球菌都要有致病性,有利于实验结果的观察 |
D.用一定的方法区分微生物的DNA和蛋白质,直接地、单独地观察它们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