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革命时期到抗日战争时期,中国革命的战略中心,依次从珠江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其中实现从长江流域向黄河流域成功转移的直接因素是
A.北伐战争的胜利 | B.抗日战争的胜利 |
C.红军长征的胜利 | D.解放战争的胜利 |
春秋战国是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转型期。下列有关该时期经济发展特点的正确叙述是()
①农用动力发生改变②自耕农经济出现
③土地所有制发生变化④官府垄断商业的局面被打破
A.①②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20世纪70、80年代的苏联青年人都是出生于卫国战争之后,他们被告知自幼生活在无比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之下,当长为青年人之后又被告知生活在‘最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中。但“最发达”的社会制度却无法提供足够的生活用品;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里,从来没有机会真正表达自己的意愿;官僚的子女拥有无可比拟的机会,而普通人家的子女在社会的下层挣扎,连改善命运的机会也极其渺茫。……”上述材料表明()
①军备竞赛加剧了苏联的经济负担②当时的苏联政治经济危机严重
③信仰丧失是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之一④“腐败”问题困扰着苏联社会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④ | D.①②③④ |
2013年10月,美国政府与国会间的分歧无法解决,美国政府被迫关门,并造成了一定的国际政治、经济影响。造成此问题的制度原因是()
A.共和制政治矛盾不可调和 | B.三权分立使政策分歧放大 |
C.联邦制驱使地方对抗中央 | D.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瓦解 |
从18世纪起,欧洲主要国家因为“纺织机器、采矿、炼铁设备及交通工具的改造或发明”,所以“19世纪的人口大量集中到城市”。这段叙述从“因为”到“所以”之间,至少要增加以下哪一论述,才能使前后因果关系更完整()
A.垄断组织的产生 | B.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兴起 |
C.新型工厂制度产生 | D.传统精密制造业吸引投资意愿 |
有学者说,如果世界结束于1820年,一部此前300年全球经济史的主体就会是东亚;只有结尾的简短一章可能提到遥远的大西洋沿岸。这里的“结尾的简短一章”主要指的是()
A.新航路开辟 | B.西方早期殖民扩张 |
C.工业革命 |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