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为了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甲乙两组同学都将非甜玉米和甜玉米间行种植,分别挂牌,然后按孟德尔的实验过程进行实验,验证F2的分离比。甲组同学的实验结果是:F1全为非甜玉米,F2有非甜和甜两种玉米,甜玉米约占1/8。乙组同学的实验结果是:F1全为非甜玉米,F2非甜和甜两种玉米,甜玉米约占1/4。

(1)用简图表示两组同学共同的实验过程(请写后面)。
(2)请预测该实验中F2的预期值:    
(3)在下图中选出甲乙两组  在用亲本杂交时的授粉过程。甲组:     , 乙组:     
(4)为探究玉米籽粒中决定口味的部分到底是来自子房壁的发育,还是来自受精胚珠的发育,请你利用纯种甜玉米和纯种非甜玉米为实验材料,通过有性杂交的方法予以判断。
A.请写出简要的实验步骤:                        
                                       
B.实验预期结果及相应的结论分别是: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容易
知识点: 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将发芽率相同的甲、乙两种植物的种子,分别种在含有不同浓度(质量分数)钠盐的完全培养液中,并用珍珠砂通气、吸水和固定种子。种子萌发一段时间后,测定幼苗平均重量,结果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回答问题:

⑴甲、乙两种植物相比,更适宜在盐碱地种植的是__________。
⑵在钠盐浓度为0.2%的全营养液中,甲、乙两种植物根尖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的方式均为__________。
⑶将钠盐浓度为0.1%的全营养液中的甲种植物幼苗,移栽到钠盐浓度为0.6%的全营养液中,其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逐渐发生__________现象,原因是__________。
⑷取若干生长状况相同并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乙种植物的幼苗,平均分成A、B两组。A组移栽到钠盐浓度为0.8%的完全营养液中,B组移栽到钠盐浓度为1.0%的完全营养液中,在相同条件下,给予适宜的光照。培养一段时间后,A组幼苗长势将__________B组。从物质转化角度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_。

日本明蟹壳色有三种情况:灰白色、青色和花斑色。其生化反应原理如图所示。基因A控制合成酶1,基因B控制合成酶2,基因b控制合成酶3。基因a控制合成的蛋白质无酶1活性,基因a纯合后,物质甲(尿酸盐类)在体内过多积累,导致成体会有50%死亡。甲物质积累表现为灰白色壳,丙物质积累表现为青色壳,丁物质积累表现为花斑色壳。请回答:

(1)明蟹的青色壳是由对基因控制的。青色壳明蟹的基因型有种,
分别是
(2)两只青色壳明蟹交配,后代成体只有灰白色明蟹和青色明蟹,且比例为1:6。亲本
基因型组合为
(3)基因型为AaBb的两只明蟹杂交,后代的成体表现为,其比例为
(4)从上述实验可以看出,基因通过控制来控制代射过程,进而控制生物
体的性状。

I. 2010年初,我国西南地区大旱,极大的影响了冬小麦的生长。请回答有关问题:
(1)冬小麦在缺水初期叶片气孔会自动关闭,以减小水分散失,但也会抑制自身光合作用的_____反应,直接导致产生的______含量下降,造成光合作用减弱。
(2)人们发现一些抗旱植物的原产地主要分布在干旱地区。从生物进化角度看,抗旱类型的形成是_____________的结果。我国科学家正在积极克隆荒漠植物甘草的一系列抗旱基因,通过生物工程技术培育出抗旱能力更强的冬小麦已为期不远,这也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使用价值。
(3)冬小麦必须经过春化作用才能开花结实,用低温诱导促使植物开花的作用称为春化作用。高温、缺氧和缺水等均可以解除春化。下表是对冬小麦进行春化处理的研究结果,请回答:

从表中可以看出,冬小麦能够抽穗开花与经低温处理产生__________有关。春化作用产生的物质(是/不是)突变基因引起的。
II.在自然界各种生物彼此是紧密联系的,下面是生物体内代谢的部分过程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⑴影响⑩过程的主要外界因素有。(至少答2个)
(2)参与①过程的微生物主要结构特点是,它们之所以能进行固氮作用,其根本原因是它们具有独特的固氮基因,如根瘤菌的固氮基因位于_______上;此基因与大豆细胞基因相比较,大豆细胞基因结构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___。参与②、③过程的微生物,其新陈代谢类型为_____________。
(3)若人体每天摄入的蛋白质过量,则过程(填序号)会增强。若某人的胰岛B细胞受损,图中等生理过程减弱(填序号)。

玉米(2N=20)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已知玉米的高秆、易倒伏(A)对矮秆、抗倒伏(a)为显性,抗病(B)对易感病(b)为显性,控制上述两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现有两个纯合的玉米品种甲(AABB)和乙(aabb),据此培养AAbb品种。根据材料分析回答:

(1)由品种AABB、aabb经过a、b、c过程培育出新品种的育种方式称为________,F2的高秆抗病玉米中纯合子占________。
(2)将图1中F1 AaBb与另一玉米品种丙杂交,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如图2所示,则丙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后代个体中重组的新类型所占比例为
(3)过程e常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由AaBb得到Ab个体。与过程a、b、c的育种方法相比,过程a、e、f的优势是。与过程g的育种方式相比,过程d育种的优势是
(4)上述育种方法中,最不容易获得矮秆目标品种的是[  ]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欲使玉米中含有某种动物蛋白成分可采用上述[  ] 育种方法,若现有玉米均为晚熟品种,欲培育早熟品种可采用[ ] 方法。

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刚刚出土的萝卜苗遭受雷阵雨的袭击后,生长状况如图所示。合理的解释是近芽端的胚轴a、b 处对生长素敏感性低于近根端c、d 处,(填“芽”或“根”)产生的生长素运输到“a、b 处,表现促进生长,a侧浓度(填“大于”或“小于,) b 侧浓度,造成a侧生长快于b 侧,使芽背
地向上生长;(填“芽”或“根,' )产生的生长素运输到c、d 处表现抑制生长,d 侧浓度(填“大于”或“小于” ) c 侧浓度,d 侧生长慢于c 侧,使得根垂直向下生长。

由上述现象及解释可以得出结论: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即

⑵现提供暗室中萌发的马铃薯嫩茎、生长素类似物如α—萘乙酸、琼脂块、砂盘、小刀等器材。请设计实验验证上述结论并写出实验步骤。
① 实验方法:马铃薯带芽茎段扦插在砂盘上,上端安放含生长素类似物的琼脂块。
② 实验操作:
a 、配制能抑制(1000×10—6)和促进(50~100×10—6)马铃薯嫩茎生长的α~萘乙酸溶液,制作成A (高浓度)和B (低浓度)以及只含清水三种(组)琼脂块。
b 、
c 、
d 、
③ 实验预期:
④ 干扰因素:如果茎段上下颠倒了和茎段上的侧芽数不同,会影响实验结果吗?为什么?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