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图是由3个圆所构成的类别关系图,其中Ⅰ为大圆,Ⅱ和Ⅲ分别为大圆内的小圆。符合这种类别关系的是
A.Ⅰ固醇、Ⅱ胆固醇、Ⅲ维生素D |
B.Ⅰ多糖、Ⅱ淀粉、Ⅲ乳糖 |
C.Ⅰ蓝藻、Ⅱ发菜、Ⅲ大肠杆菌 |
D.Ⅰ细胞、Ⅱ病毒、Ⅲ原核细胞 |
关于蛋白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有些蛋白质是染色体的组成成分 |
B.酶在催化反应前后,其分子结构不变 |
C.食盐作用下析出的蛋白质发生了变性 |
D.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
关于生物体内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分子量最大的氨基酸是甘氨酸 |
B.有些氨基酸不能在人体细胞中合成 |
C.氨基酸分子之间通过脱水缩合形成肽键 |
D.不同氨基酸之间的差异是由R基引起的 |
某人做酶的相关实验时,在试管中依次加入质量分数为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2 mL、2%的新鲜淀粉酶溶液2 mL,放入适宜温度的热水中,保温5 min。然后加入质量浓度为0.1 g/mL的NaOH溶液1 mL,摇匀,再加入质量浓度为0.01 g/mL的CuSO4溶液4滴,摇匀,试管中液体的颜色是( )
A.砖红色 | B.无色 | C.蓝色 | D.紫色 |
从细胞膜上提取了某种成分,用非酶法处理后,加入双缩脲试剂出现紫色;若加入斐林或班氏试剂并加热,出现砖红色。该成分是( )
A.糖脂 | B.磷脂 | C.糖蛋白 | D.脂蛋白 |
生长在含盐量高、干旱土壤中的盐生植物,通过在液泡中贮存大量的Na+而促进细胞吸收水分,该现象说明液泡内Na+参与( )
A.调节渗透压 | B.组成体内化合物 |
C.维持正常pH | D.提供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