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为华资企业增长表(据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编制)。华资企业增长对当时中国社会产生的最大影响是
时间 |
厂数(家) |
创业资本数![]() |
工人人数(人) |
1913年 |
698 |
330,824,000 |
270,717 |
1920年 |
1759 |
500,620,000 |
557,622 |
A.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B.近代企业在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
C.民族资产阶级从此登上了政治舞台
D.为近代民主主义革命转入新的发展阶段奠定了基础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在未来的五年,世界经济将出现8—6—4—2的发展格局,具体而言:亚洲发展中经济体将年均增长8%,新兴市场与发展中国家将年均增长6%,世界经济将年均增长4%,发达国家将年均增长2%,亚洲的新兴经济体有望成为世界经济的“火车头”。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
A.不合理的世界经济秩序已经不存在 |
B.多边贸易体制框架保护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 |
C.世界经济重心已向发展中国家转移 |
D.世界经济多极化的趋势正在不断加强 |
《十二铜表法》规定:“利息不得超过一分,超过的,处高利贷者四倍于超过额的罚金,对于自己承认或经判决的债务,有三十日的法定宽限期”。此规定最能说明该法律
A.保护贵族的既得利益 | B.是一部成文法典 |
C.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平民的利益 | D.抑制工商业经济的发展 |
恩格斯指出:“(德意志)帝国宪法具有一个唯一的稳固的轴心——一个帝国宰相。联邦议会……处于这样一种地位,这种地位使其他责任行政权成为不可能,可能的只有帝国首相的责任行政权,因而使帝国责任大臣无法生存。”对于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A.帝国首相拥有对内阁的控制权 | B.帝国首相对联邦议会负责 |
C.宪法赋予首相国家最高行政权 | D.宪法赋予首相任命内阁成员的权力 |
列宁曾这样说过:“如果我们建立了充分经济核算的托拉斯和企业,但又不会用精打细算的商人的方法充分地保证我们的利益,那我们还是地地道道的大傻瓜。”列宁的意图是
①要用商品市场货币关系发展经济②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政策
③实行国家资本主义④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A.①③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巴黎公社用革命方式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新的国家机器;由直接选举产生的代表组成最高权力机关——公社委员会;所有公职人员的工资不得超过熟练技术工人的工资等等。这些做法给我们留下的经验主要有
①无产阶级专政原则②人民民主原则③工农联盟原则④人民公仆原则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