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沿某一理想大陆45°N所作的剖面示意图”,回答13~14题。
关于图中①②③④各地气温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1月均温③地大于②④两地 | B.7月均温③地小于②④两地 |
| C.②④两地的气温日较差大于③地 | D.②④两地的气温年较差小于③地 |
若图中M、N表示近地面的等压面,则关于该季节盛行风向,正确的是
| A.②吹向① | B.④吹向⑤ | C.⑤吹向④ | D.④吹向② |
关于自然灾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自然灾害是发生在地球表层系统中,能造成人们生命和财产损失的自然事件 |
| B.人类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变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影响范围和危害程度 |
| C.自然灾害不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而且还会带来各种间接损失 |
| D.自然灾害不会影响社会稳定和持续发展 |
在人类历史早期,西亚两河流域曾经是林木繁茂、经济昌盛的古代文明中心。后来由于森林被大范围破坏,生态环境发生了难以逆转的变化。这一事实说明
| A.自然资源可再生与非可再生的分类是绝对的 |
| B.根据自然资源的性质,森林资源应属于非可再生资源 |
| C.多数非可再生资源,只有在合理开发利用的前提下,才可以获得再生 |
| D.多数可再生资源,当开发利用不合理时,它们的再生周期就会延长,甚至变为非可再生资源 |
下列属于影响交通线路分布的自然因素的是
| A.地形、气候 | B.人口、资源 | C.工农业发展水平 | D.科学技术 |
河流的冲积平原是聚落分布最为密集的地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冲积平原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交通便利,适宜人类居住 |
| B.高原地区的聚落大多呈块状分布在深切河谷的河漫滩平原 |
| C.河流上游聚落选择在地势较低处,而在河流中下游聚落则在地势较高处 |
| D.河流流经地区的聚落分布均匀 |
有关我国乡村聚落地区差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北方平原地区村落规模一般较大,多呈带状分布 |
| B.南方山区村落规模一般较大,多呈团聚状分布 |
| C.北方平原地区村落规模一般较小,多呈点状分布 |
| D.南方山区村落规模一般较小,分布相对分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