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有一包铁粉和铜粉混合粉末,为确定其组成,现提供4 mol·L-1的FeCl3溶液(其它用品略),某合作学习小组同学的实验结果如下(假定反应前后溶液体积不变):
组别 |
① |
② |
③ |
④ |
V[FeCl3(aq)]/mL |
100 |
100 |
100 |
100[ |
混合粉末质量/g |
6 |
13.2 |
24 |
36 |
反应后剩余固体质量/g |
0 |
1.28 |
12.8 |
24.8 |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第①组反应后溶液中c(Fe3+) =" 3.0" mol·L-1 B.第②组剩余固体是铁和铜
C.第④组反应后的滤液中c(Fe2+) =" 6" mol·L-1 D.原混合粉末中n(Fe)∶n(Cu) = 3∶2
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
A.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 |
B.Fe(SCN)3溶液中加入固体KSCN后颜色加深 |
C.实验室可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氯气 |
D.室温下,将1mLpH=3的醋酸溶液加水稀释至100mL后,测得其pH<5 |
在相同温度和压强下,对反应CO2(g) + H2(g)CO(g) + H2O(g)进行甲、乙、丙、丁四组实验,实验起始时放入容器内各组分的物质的量见下表,四种情况达到平衡后,n (CO)的大小顺序是()
CO2 |
H2 |
CO |
H2O |
|
甲 |
a mol |
a mol |
0 mol |
0 mol |
乙 |
2a mol |
a mol |
0 mol |
0 mol |
丙 |
0 mol |
0 mol |
a mol |
a mol |
丁 |
a mol |
0 mol |
a mol |
a mol |
A.乙=丁>丙=甲 B.乙>丁>甲>丙 C.丁>乙>丙=甲 D.丁>丙>乙>甲
右图为直流电源电解稀Na2SO4水溶液的装置。通电后在石墨电极a和b附近分别滴加一滴石蕊溶液。下列实验现象中正确的是()
A.逸出气体的体积,a电极的小于b电极的 |
B.一电极逸出无味气体,另一电极逸出刺激性气味气体 |
C.a电极附近呈红色,b电极附近呈蓝色 |
D.a电极附近呈蓝色,b电极附近呈红色 |
对于可逆反应A(g)+2B(g)2C(g) ΔH﹥0,下列图象中正确的是()
取浓度相同的Na0H和HCl溶液,以3∶2 体积比相混合,所得溶液的pH 等于12,则原溶液的浓度为()
A.0.01mol/L | B.0.017mol/L | C.0.05mol/L | D.0.50mol/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