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某小型火力发电厂(以煤为燃料)排放大量的废气,对周围的空气产生了严重污染,并导致当地常降酸雨。为探究废气的成分,实验中学化学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将收集来的气体样品用如下装置进行实验。已知装置的连接顺序是丙→甲→乙,且其中的药品均足量。

【猜想与假设】 A 同学认为:废气中一定含有 C O 2

B 同学认为:废气中可能含有 C O

C 同学认为:废气中可能含有 S O 2

D 同学认为:废气中一定不含有 N 2

你认为其中不合理的是(填写同学代号)。
【交流与评价】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电厂的燃煤中含有较多的硫元素和氮元素。理由是
【活动探究】在用上述装置进行的实验中, B 同学的观点得到证实:废气中确实含有 C O 。那么丙装置的作用是,装置甲的玻璃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科目 化学   题型 填空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熟练掌握化学用语是学好化学的重要工具。
(1)按要求写出对应的化学符号
①3个镁离子;②n个过氧化氢分子______;③氯离子
(2)下列物质:①河水 ②水银 ③冰水 ④硫酸铜 ⑤液态氮 ⑥五氧化二磷 ⑦锰酸钾 ⑧人体呼出的气体 ⑨过氧化氢溶液
属于单质的是(填化学符号,下同)_________,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_____。
(3)写出元素符号H的意义是①;②
2H仅表示一个意思,即:
(4)写出下列微粒符号中 “2”的含义
A. 2Na中的“2”表示
B. O2中的“2”表示

白磷、红磷都是可燃物,都可以在一定条件下燃烧。以下是利用它们的可燃性进行的三个实验,请分别回答问题。

实验1实验2实验3
(1)通过实验1可以探究燃烧的条件。烧杯中放有热水,a、b、c处分别放有药品,实验中只有a处的白磷燃烧。a与c对比;a与b对比,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是可燃物与氧气接触和,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2)通过实验2可以测定。待集气瓶中的红磷熄灭,冷却后打开弹簧夹,当观察到的现象时,可达到该实验目的。
(3)通过实验3可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实验前将白磷放入锥形瓶中,称量装置的总质量,引燃白磷,待反应后再称量装置总质量,发现托盘天平保持平衡。整个实验过程中气球会出现的现象是
综合分析上述三个实验,以下说法正确的是。(填①~⑥序号)
①实验1中的热水只起隔绝空气的作用
②实验2中红磷可以换成木炭
③实验2若未达到实验目的,可能是由于装置气密性不好
④实验3中的气球起到了平衡瓶内外气体压强的作用
⑤实验3中的气球作用是收集产生的气体
⑥实验3锥形瓶内事先放少量细沙的作用是防止瓶底炸裂

在实验室中制取气体是初中重要的化学知识。

(1)实验仪器a的名称是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填A~E字母序号,下同)
(3)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所选用的收集装置是C或,用装置C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将,若木条复燃证明氧气已满,反之则不满。

A、B、C、D是初中化学涉及到的不同物质,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依次增大(如下图所示)。请根据以下每个问题的具体情况分别进行回答。

(1)若由A能依次转化至D。
已知A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B是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之一,C为常用的建筑材料。那么C的化学式为,A转化为B的化学方程式为
(2)若由D能依次转化至A。
已知B、C、D均为氧化物,D为红色固体。那么A的化学式为,C转化为B的化学方程式为
(3)若A至D相邻物质均能发生化学反应。
已知A、B、C均为单质,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98。那么B的化学式为,C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可能的化学式为(写出2个即可)。

二氧化碳已逐渐成为一种备受关注的物质。
(1)下图所示的三个实验中,实验1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实验2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实验3中观察到的现象是,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1实验2实验3
(2)比较归纳是化学学习常用的一种方法。对三种物质的转化关系:C→CO2;CH4→CO2;CO→CO2,通过比较归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数字序号)。
①三种转化关系中发生的反应都属于化合反应
②三种转化关系中C、CH4、CO都能在点燃条件下转化为二氧化碳
(3)为解决温室效应加剧问题,科学家正在研究如下图所示的二氧化碳新的循环体系(部分生成物已略去)。

从图中分析得出的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填数字序号)。
①有机物甲可能含碳、氢、氧三种元素
②Ⅰ、Ⅱ、Ⅲ中都消耗了二氧化碳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