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装置,将溶液A逐滴加入固体B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A为浓盐酸,B为MnO2,C中盛品红溶液,则C中溶液褪色 |
B.若A为醋酸,B为贝壳,C中盛过量澄清石灰水,则C中溶液变浑浊 |
C.若A为浓氨水,B为生石灰,C中盛A1C13溶液,则C中先产生白色沉淀后沉淀又溶解 |
D.若A为浓硫酸,B为Na2SO3固体,C中盛石蕊试液,则C中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
氢化铵(NH4H)与氯化铵的结构相似,又知NH4H与水反应有H2生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NH4H是共价化合物 | B.NH4H溶于水,所形成的溶液显碱性 |
C.NH4H与水反应时,水作还原剂 | D.NH4H中的H元素只有一种化合价 |
在前一种分散系中慢慢地滴入后一种溶液所观察到的现象不是先沉淀后变澄清的是
A.氢氧化铁胶体滴加盐酸 | B.四羟基合铝酸钠溶液中加盐酸 |
C.氯化铝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 D.氯化铝溶液中滴加氨水 |
下列除去杂质的实验方法正确的是
A.除去K2CO3固体中少量NaHCO3:置于坩埚中加热 |
B.除去苯中溶有的少量苯酚:加入适量浓溴水反应后过滤 |
C.除去FeC13酸性溶液中少量的FeC12:加入稍过量双氧水后放置 |
D.除去蛋白质溶液中混入的少量氯化钠:加AgNO3溶液后过滤 |
下列有关比较中,大小顺序排列错误的是
A.热稳定性:PH3>H2S>HBr>NH3 |
B.物质的熔点:石英>食盐>冰>汞 |
C.结合质子的能力:CO32->CH3COO->SO42- |
D.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的直径:Fe(OH)3悬浊液>Fe(OH)3胶体>FeCI3溶液 |
下列实验方案不合理的是
A.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时,将称好的NaOH固体放入50 mL的小烧杯中加水溶解,立即转移到100 mL的容量瓶中 |
B.往FeCl2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检验FeCl2是否已氧化变质 |
C.苯、液溴、铁粉混合制取溴苯 |
D.用焰色反应鉴别NaCl、KCl、BaCl2三种无色晶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