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测定电阻的实验中,比较简便、直观的方法有半偏法、替代法等:.在测定电流表内阻Rg的实验中,使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当S2断开,S1闭合,且R1调到9900Ω时,电流表的指针转到满偏0.2mA,再闭合S2,将R2调到90Ω时,电流表指针恰好指在一半刻度,则电流表的内阻Rg= ② Ω,此值较Rg的真实值 ③ (填偏大、偏小或相等).
在用替代法测电阻的实验中,测量电路如乙图所示,图中R是滑动变阻器,Rs是电阻箱,Rx是待测高阻值电阻,S2是单刀双置开关,G是电流表。实验按以下步骤进行,并将正确答案填在图中横线上。
①.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动片P将R电阻值调至最大,闭合开关S1,将开关S2拨向位置“1”,调节P的位置,使电流表指示某一合适的刻度I;
②.再将开关S2拨向位置“2”,保持 ④ 位置不变,调节 ⑤ ,使电流表指示的刻度仍为I,读出电阻箱Rs值,则Rx =Rs。
关于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学说的内容,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原子是一个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 |
B.原子的质量几乎全部集中在原子核内 |
C.原子的正电荷和负电荷全部集中在一个很小的核内 |
D.原子半径的数量级是10-10 m,原子核半径的数量级是10-15 m |
关于放射性元素原子核的衰变,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γ射线是伴随α射线或β射线而发射出来的 |
B.半衰期的长短不随化学状态、温度等变化而变化 |
C.某核放出一个β粒子或α粒子后,都变成一种新元素的原子核 |
D.若原来有某种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10个,则经过一个半衰期后,一定有5个原子核发生了衰变 |
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图中虚线表示原子核所形成的电场的等势线,实线表示一个α粒子的运动轨迹.在α粒子从a运动到b,再运动到c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动能先增加,后减少 |
B.电势能先减少,后增加 |
C.电场力先做负功,后做正功,总功等于零 |
D.加速度先变大,后变小 |
图中R是一种放射性物质,虚线方框是匀强磁场,是厚纸板,
是荧光屏.实验时发现在荧光屏的O、P两点处有亮斑,则关于此时磁场的方向、到达O点的射线、到达P点的射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 |
B.到达O点的是γ射线 |
C.到达P点的是β射线 |
D.到达P点的是α射线 |
1998年9月23日,铱卫星通讯系统在美国和欧洲正式投入商业运行.原计划的铱卫星系统是在距地球表面780 km的太空轨道上建立的一个由77颗小卫星组成的星座,这些小卫星均匀分布在覆盖全球的7条轨道上,每条轨道上有11颗卫星.由于这一方案的卫星排列与化学元素铱原子核外77个电子围绕原子核运动的图景类似,所以简称为铱星系统.自然界中有两种铱的同位素,质量数分别为191和193.则()
A.这两种同位素的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之比为191∶193 |
B.这两种同位素的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之比为57∶58 |
C.这两种同位素的质子数之比为191∶193 |
D.这两种同位素的质子数之比为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