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也是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图中的A、B、C、D是4种不同类型的细胞,其中D细胞含有光合色素。请分析回答:

(1)上图中,图   是幽门螺杆菌结构模式图,其区别于酵母菌的最主要的结构特点是       
(2)上图所示细胞中一定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是            (填代号)。
(3)与B细胞相比,A细胞中特有的能产生ATP的结构是                         
(4)A、B、C细胞中的哪些基因不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
(5)图A所示细胞是否是理想的鉴定还原糖的实验材料?为什么?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脑的高级功能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列图一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图二示意该生态系统中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被植食动物利用的过程,图中字母表示所含的能量。请据图回答:
图一图二
(1)图一所示的食物网中共有______条食物链,伯劳鸟与袋鼬之间的种间关系为_________。若袋鼬增重1kg,至少需要消耗植物_______kg。该图未体现的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还有________________。
(2)图二中,植食动物粪便中的能量可用________(填字母)来表示,植物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中的能量应_______(小于,等于,大于)输入第一营养级的能量。若从c、e、g、h、i中选择若干字母,用式子来表示植物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中的能量,则应表示为_____________。植食动物积累的有机物中的能量有两个去向:流入下一个营养级、
______________。
(3)信息传递广泛存在于生态系统中,捕食者与被捕食者可以根据对方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对方或躲避猎捕,说明信息传递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功能。

人体内某反射弧如图一所示,电流计的两个电极位于神经纤维膜的外侧;当给予A点不同强度刺激后,A点在不同时刻膜电位的变化情况如图二所示;图三则示意给予A点刺激后,在某一时刻不同位点膜电位的情况。请据图分析作答:
图一图二
图三
(1)图一中,虚线部分示意的结构为_________,C处一般是神经元的___________部分的细胞膜,该膜上发生的信号转换为________________。若先刺激①神经元,电流表指针偏转_____次,再刺激②神经元,电流表指针偏转______次,由此说明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的的传递是_____的。
(2)由图二分析可知,若D点受到的刺激为阈下刺激,与阈上刺激相比,Na+内流量_____,_______(能,不能)介导细胞产生动作电位。
(3)轴突膜处于HI段状态时,______离子通道大量开放,与图二中_____段膜电位状态相同。

果蝇品系众多,是遗传学研究的常用材料。用表中四种果蝇作亲本进行杂交实验,2号染色体上卷曲翅(A)对正常翅(a)为显性,且显性纯合致死;影响果蝇眼色的多个复等位基因:红眼(B1)>伊红眼(B2)>白眼(b)。





卷曲翅红眼♂
卷曲翅红眼♀
正常翅白眼♂
正常翅白眼♀

(1)雌果蝇的染色体组成是,雄果蝇正常减数分裂的过程中,有2条Y染色体的细胞叫做细胞。
(2)果蝇眼色复等位基因是由形成的。若要通过一次杂交实验确定基因B1、B2、b是在常染色体上还是在X染色体上,可设计实验如下:杂交组合序号为。子代性状如果雌性全为红眼,雄性_________________,则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只考虑眼色的遗传,果蝇的基因型有种。
(3)若已确定B1、B2、b基因在X染色体上,乙和丙杂交,F1的基因型最多有种,此种情况下,F1中出现正常翅红眼雌果蝇的几率为

图甲表示酶和催化剂改变化学反应速率的原理,图乙表示加入抑制剂对起始反应速率的影响。酶的抑制剂是与酶结合并降低酶活性的分子。竞争性抑制剂与底物竞争酶的活性部位,非竞争性抑制剂和酶活性部位以外的其它位点结合,从而抑制酶的活性。请分析作答:

(1)从甲图可知,该酶降低的活化能是(用图中字母表示),与无机催化剂相比,因而催化效率更高。
(2)活细胞产生酶的场所有,需要的原料是
(3)图乙中对照组是曲线的结果,其中B为加入抑制剂的曲线,判断理由是。请在图乙中画出加入该酶的激活剂的曲线。
(4)信号肽假说认为,编码分泌蛋白的mRNA在翻译时首先合成的是N末端带有疏水氨基酸残基的信号肽,它被内质网膜上的受体识别并与之相结合。信号肽经由膜中蛋白质形成的孔道到达内质网内腔,但蛋白质转到高尔基体加工时却没有了该信号肽序列。据此我们可以推断内质网中可能存在的酶及作用是
(5)蛙的红细胞合成酶所需要的ATP主要由(过程)产生的。

(生物——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0分)目前我国有1.2亿人是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乙肝患者约有1600万。乙肝病毒简称HBV,完整的HBV是由一个囊膜和一个含有DNA分子的核衣壳组成的病毒颗粒。乙型肝炎病毒的血清免疫学检查常用以下五项指标(俗称 “乙肝两对半”):

序号
检测对象
中文名称
相关物质及检出的意义
1
HBsAg
表面抗原
包绕在乙肝病毒最外层。单独的HBsAg无传染性
2
HBsAb
表面抗体
人体产生,保护肝脏
3
HBeAg
E抗原
乙肝病毒的“内部零件”,标志着乙肝病毒正在复制,有明显的传染性。
4
HBeAb
E抗体
表明病毒复制的终止或仅有低度复制,传染性消失或有轻微的传染性
5
HBcAb
核心抗体
乙肝病毒的“核心零件”(HBcAg)的抗体,它表示乙肝病毒在复制

(1)人体产生HBsAb和 HBeAb的细胞是,当得过乙肝且痊愈不久的病人再次感染乙肝病毒时,能够产生上述细胞的细胞是
(2)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美国遗传学家布卢姆伯格偶然从一位澳大利亚血友病患者血液中发现一种抗原,命名为“澳大利亚抗原”简称“澳抗”,后证明其为乙肝病毒的衣壳,因此获得了1977年的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澳抗的来源可能是或HBV入侵的肝细胞裂解后未组装的过剩的蛋白颗粒。
(3)早期的乙肝疫苗来自于澳抗的分离纯化,不光成本高,产量低,而且乙肝病毒中具有侵染性的DNA很难彻底分离,因此疫苗具有一定的危险性。现在取而代之的是运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的疫苗。2005年,由青岛培育的3只转基因羊每年所产羊奶中所含的乙肝表面抗原蛋白,足以用来生产2000万份乙肝疫苗。培育转基因羊常用的受体细胞是,为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可从转基因生物中提取蛋白质,用相应的抗体进行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