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表示不同基因型豌豆体细胞中两对基因及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这两对基因分别控制两对相对性状,从理论上说,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甲、乙植株杂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是1:1:1:1 |
B.甲、丙植株杂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1:1:1:1 |
C.丁植株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1:2:1 |
D.正常情况下,甲植株中基因 A与a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分离 |
下列各组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玉米的黄粒和圆粒 | B.家鸡的长腿和毛腿 |
C.绵羊的白毛和黒毛 | D.豌豆的高茎和豆荚的绿色 |
在减数分裂的间期,细胞核内发生的主要变化是
A.合成ATP | B.合成纤维素 |
C.DNA复制 | D.RNA复制 |
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具有1:1的比例的有
①子一代产生的配子比例②子二代性状分离比
③子一代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④亲本杂交后代性状分离比
⑤子一代测交后代基因型比
A.①③⑤ | B.①②⑤ | C.②③④ | D.③④⑤ |
孟德尔对遗传规律的探索过程是
A.实验→假设→验证→结论 | B.假设→实验→结论→验证 |
C.实验→分析→假设→结论 | D.分析→假设→实验→验证 |
下表为某学校的研究性学习小组调查某种遗传病在四个家庭中发病的情况。据表推断最符合遗传规律的是
A.甲家庭的情况说明,此病一定属于X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病 |
B.乙家庭的情况说明,此病一定属于常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 |
C.丙家庭的情况说明,此病一定属于显性遗传病 |
D.丁家庭的情况说明,此病一定属于隐性遗传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