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该实验证明了子代噬菌体的各种性状是通过DNA遗传的。 |
B.为确认蛋白质外壳是否注入细菌体内,可用35S标记噬菌体。 |
C.若用32P对噬菌体双链DNA标记,再转入普通培养基中让其连续复制n次,则含32P的DNA应占子代DNA总数的1/2n。 |
D.侵染过程的“合成”阶段,噬菌体以自身的DNA作为模板,而原料、酶、ATP、场所等条件由细菌提供。 |
下列关于细胞内外K+、Na+和Cl-的叙述,错误的是
A.Na+与神经细胞膜上兴奋传导有关 |
B.人体组织液中K+的浓度比组织细胞中的高 |
C.神经细胞静息电位形成的主要原因是K+外流 |
D.Na+和Cl-是形成哺乳动物细胞外液渗透压的主要无机盐离子 |
下图表示机体内生命活动调节的途径。下列说法正确是
A.若A表示人体受到某种刺激时,人体通过途径①⑥④的调节方式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
B.若A表示血糖浓度过低,人体可通过途径①②③④进行调节来维持血糖恒定 |
C.若A表示寒冷环境,人体只可通过途径①②③④来维持体温恒定 |
D.若A表示血浆渗透压升高,人体可通过①②使垂体合成抗利尿激素量增加 |
神经系统对内分泌系统功能的调节有甲、乙、丙三种方式,据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中丙模式和甲模式体现了下丘脑直接或间接调节内分泌腺的活动 |
B.符合甲模式调节方式的靶腺体只有甲状腺 |
C.激素b可能是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分泌 |
D.激素c可能是胰岛素也可能是胰高血糖素 |
如图所示为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之间的联系,①、②、③、④代表相关激素,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激素②能促进甲状腺的分泌,抑制下丘脑的分泌 |
B.寒冷环境中血液中激素①②③④的量均增加 |
C.机体内激素的分泌既有分级调节也有反馈调节 |
D.激素②能促进激素③的分泌,激素③能抑制激素②的分泌,所以说②③具有拮抗作用 |
下图中X、Y、Z分别代表人体的三种内分泌腺,甲、乙、丙分别表示它们分泌的激素,箭头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若切除Y,则Z的重量不变 |
B.X和Y之间仅通过体液调节相联系 |
C.甲对Y、乙对Z、丙对X和Y都起促进作用 |
D.若Z代表甲状腺,则幼年时乙和丙过少会导致身材矮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