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边是《1957~1960年工业、农业总产值》示意图,对图中所示信息解读最为恰当的是
| A.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调动了全国人民的积极性 |
| B.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挫伤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 |
C.“大跃进”使全 国工业总产值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
| D.“大跃进”运动导致了工农业生产比例严重失调 |
钱乘旦先生在《不平衡发展:20世纪历史与现代化》中提到“二战后人们企图修补这个社会……修正的方向是企图“超越”民族国家,但并不是消灭民族国家,而是对它进行“越位”,从而对它的主心骨——国家主权实行分解”。以下最能体现该观点的是()
| A.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 B.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 |
| C.欧洲一体化的深入 | D.世界贸易组织诞生 |
“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这句名言出自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米尔顿·费里德曼之口,他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创立“货币主义”理论,大力主张“自由市场经济”,公开与凯恩斯主义唱反调.费里德曼的“货币理论”()
| A.与亚当·斯密的“自由主义”主张完全一致 |
| B.促使一些国家减少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
| C.指导了二战后西方国家经济干预政策的实施 |
| D.导致了经济“滞胀”问题的出现 |
“美国经济的不平衡与国际经济的不平衡一样严重,其根本原因在于工资落后于不断提高的生产率,从1920年到1929年,工人每小时的工资只上涨了2%,而工厂的生产率却提高了65%。”该段材料显示,1929年经济危机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是()
| A.社会生产率持续增长 | B.企业内部劳资矛盾尖锐 |
| C.工人工资水平下降 | D.社会生产相对过剩严重 |
1912年6月1日《大公报》载:“革命巨子,多由海外归来,草冠革履,呢服羽衣,已成惯常;喜用外货,亦不足异。无如政界中人,互相效法,以为非此不能侧身新人物之列。”这从根本上说明了()
| A.盲目效法成为当时报界的笑话 |
| B.政治运动推动了社会生活的嬗变 |
| C.西装革履成为革命与否的重要标志 |
| D.辛亥革命推动了西装革履的流行 |
1982年中共十二大上提出,“这几年我们对经济体制实行了一些改革,扩大了企业在计划管理方面的权限,注意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方向是正确的,收效也很明显。今后,要继续注意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但决不能忽视和放松国家计划的统一领导。”这说明当时()
|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始建立 |
| B.我国开始进入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
|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已全面展开 |
| D.传统经济体制有所改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