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研究甲地某植物能不能移植到乙地生长,某生物学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一个测定该植物细胞液浓度的实验方案,实验结果如下表:
| 浓度(mol/L) |
0.15 |
0.2 |
0.25 |
0.3 |
| 质壁分离状况 |
不分离 |
刚分离 |
显著 |
显著 |
他们又测定了乙地土壤溶液浓度,发现乙地土壤溶液的浓度适合该植物生长,则乙地土壤溶液的浓度最可能是
A.≥0.2 B.≤0.2 C.0.15<土壤溶液<0.2 D.0.2<土壤溶液<0.25
某同学制作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中,在一条链中所用的碱基模块A∶C∶T∶G为1∶2∶3∶4,则该双螺旋模型中上述碱基模块的比应为( )
| A.1∶2∶3∶4 | B.3∶4∶1∶2 |
| C.2∶3∶2∶3 | D.1∶1∶1∶1 |
水稻的高秆、矮秆是一对相对性状,粳稻、糯稻是另一对相对性状。现有一高秆粳稻品种与一矮秆糯稻品种杂交,F1全是高秆粳稻,F1自交得F2。试问:上述两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及F2中的重组类型个体占总数的比例分别是( )
| A.高秆粳稻,3/8 | B.高秆粳稻,5/8 | C.矮秆糯稻,3/8 | D.矮秆糯稻,5/8 |
基因型为AAbbCC与aaBBcc的小麦进行杂交,这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F1杂种形成的配子种类数和F2的基因型种类数分别是()
| A.4和9 | B.4和27 |
| C.8和27 | D.32和81 |
人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大小、形态不完全相同,但存在着同源区(Ⅱ)和非同源区(Ⅰ、Ⅲ),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若某病是由位于非同源区Ⅲ上的致病基因控制的,则患者均为男性 |
| B.若X、Y染色体上存在一对等位基因,则该对等位基因位于同源区(Ⅱ)上 |
| C.若某病是由位于非同源区Ⅰ上的显性基因控制的,则男性患者的儿子一定患病 |
| D.若某病是由位于非同源区Ⅰ上的隐性基因控制的,则患病女性的儿子一定是患者 |
现有①~④四个纯种果蝇品系,其中品系①的性状均为显性,品系②~④均只有一种性状是隐性,其他性状均为显性。这四个品系的隐性性状及控制该隐性性状的基因所在的染色体如下表所示( )
| 品系 |
① |
② |
③ |
④ |
| 隐性性状 |
残翅 |
黑身 |
紫红眼 |
|
| 相应染色体 |
Ⅱ、Ⅲ |
Ⅱ |
Ⅱ |
Ⅲ |
若需验证自由组合定律,可选择交配的品系组合为( )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②×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