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8分,每小题2分)
庞统字士元,襄阳人也。少时朴钝,未有识者。颍川司马徽清雅有知人鉴,统弱冠往见徽。徽采桑于树上,坐统在树下,共语自昼至夜,徽甚异之,称统当为南州士之冠冕,由是渐显。
后郡命为功曹。性好人伦,勤于长养。领南郡太守。先主见与善谭,大器之,以为治中从事。遂与亮并为军师中郎将。亮留镇荆州。统随从入蜀。
益州牧刘璋与先主会涪,统进策曰:“今因此会,便可执之,则将军无用兵之劳而坐定一州也。”先主曰:“初入他国,恩信未著,此不可也。”璋既还成都,先主当为璋北征汉中,统复说曰:“阴选精兵,昼夜兼道,径袭成都;璋既不武,又素无预备,大军卒至,一举便定,此上计也。杨怀、高沛,璋之名将,各仗强兵,据守关头,闻数有笺谏璋,使发遣将军还荆州。将军未至,遣与相闻,说荆州有急,欲还救之,并使装束,外作归形;此二子既服将军英名,又喜将军之去,计必乘轻骑来见,将军因此执之,进取其兵,乃向成都,此中计也。退还白帝,连引荆州,徐还图之,此下计也。若沉吟不去,将致大困,不可久矣。”先主然其中计,即斩怀、沛,还向成都,所过辄克。
于涪大会,置酒作乐,谓统曰:“今日之会,可谓乐矣。”统曰:“伐人之国而以为欢,非仁者之兵也。”先主醉,怒曰:“武王伐纣,前歌后舞,非仁者邪?卿言不当,宜速起出!”于是统逡巡引退。先主寻悔,请还。统复故位,初不顾谢,饮食自若。先主谓曰:“向者之论,阿谁为失?”统对曰:“君臣俱失。”先主大笑,宴乐如初。
进围雒县,统率众攻城,为流矢所中,卒,时年三十六。先主痛惜,言则流涕。拜统父议郎,迁谏议大夫。追赐统爵关内侯,谥曰靖侯。
(节选自《三国志·蜀书·庞统传》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阴选精兵,昼夜兼道阴:暗地里 |
B.大军卒至,一举便定卒:通“猝”,突然 |
C.闻数有笺谏璋数:多次 |
D.统复故位,初不顾谢谢:推辞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伐人之国而以为欢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
B.又喜将军之去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
C.遂与亮并为军师中郎将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
D.于涪大会,置酒作乐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
下列各句,都能表现庞统足智多谋的一组是( )
①性好人伦,勤于长养 ②今因此会,便可执之
③并使装束,外作归形 ④先主痛惜,言则流涕
⑤阴选精兵,昼夜兼道 ⑥将军因此执之,进取其兵
A.①③⑥ | B.②③⑤ | C.②④⑤ | D.③④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庞统年少时老实憨钝,20岁时![]() |
B.庞统足智多谋,在攻取益州的策略上,早就成竹在胸,一口气给了刘备上中下三条计策,由其选择。 |
C.杨怀、高沛是刘璋的著名将领,倚仗自己兵强马壮,又占据着重要关隘,曾多次劝谏刘璋攻打荆州。 |
D.庞统大度耿直,面对刘备做得不对的事情,他能直言不讳地指出来,事后仍然坚持原则,不向刘备道歉。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徽采桑于树上,坐统在树下,共语自昼至夜,徽甚异之。
(2)先主然其中计,即斩怀、沛,还向成都,所过辄克。
下列特殊句式相同的一组是( )
A.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此余之所得也 |
B.引以为曲觞流水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
C.不吾知其亦已兮仰观宇宙之大 |
D.高余冠之岌岌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
下面虚词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犹不能不以之兴怀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
B.士之耽兮不知老之将至 |
C.其孰能讥之乎苟余情其信芳 |
D.后之览者则游者众 |
下列加点字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及时相遣归枝枝相覆盖相:偏指一方,我 |
B.感君区区怀何乃太区区区区:真挚的情怀 |
C.或因寄所托于今无会因因:机会 |
D.言既遂矣静言思之言:助词,无义 |
下面字词都是偏义词的一项是()
A.便可白公姥府吏见丁宁 |
B.千万不复全叶叶相交通 |
C.宁溘死以流亡兮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 |
D.逼迫间弟兄昼夜勤作息 |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小题
〔一〕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二〕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狄,以名其子。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
余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无麦无禾,岁且荐①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而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其又可忘耶?”
既以名亭,又从而歌之,曰:“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为襦;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以为粟。一雨三日,伊谁之力?民曰太守,太守不有。归之天子,天子曰不然。归之造物,造物不自以为功。归之太空,太空冥冥,不可得而名。吾以名吾亭。”
(苏轼《喜雨亭记》)
【注】①荐:频仍,屡次。对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所以:……的原因。 |
B.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相:相互。 |
C.农夫相与忭于野忭:喜乐。 |
D.以属客而告之属:劝酒。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1)夫夷以近,则游者众(2)以我应他人,君还何所望 |
B.(1)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2)竞周容以为度 |
C.(1)丁卯大雨,三日乃止(2)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
D.(1)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2)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
下列句子中,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高余冠之岌岌兮 | B.吾以名吾亭 |
C.客有吹洞箫者 | D.凌万顷之茫然 |
下列对选段有关内容的赏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游褒禅山记》的选文部分主要写游山的心得,先写游山洞的心得,再借仆碑抒发感慨,提出治学必须采取“深思而慎取”的态度。 |
B.《游褒禅山记》选段中,作者认为要观赏到“非常之观”,必须要有志向,要有能力毅力,还要有所凭借,三者之中,“志”最重要。 |
C.《喜雨亭记》第三段把议论寓于对话之中,句末一个反问句,强化了“文眼”之意。第四段以歌作结,引出用雨给亭命名的缘由,照应首段,结构谨严。 |
D.《喜雨亭记》第二段中所写的那场“三日乃止”的甘霖让当地官民兴奋异常,作者为此也特意建造了一个亭子,并命名为“喜雨亭”,体现了作者乐民之乐、忧民之忧的思想。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译文:
(2)是岁之春,雨麦于歧山之阳,其占为有年。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