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岑寂矫揉造做周道如砥越俎代疱 |
B.惘然风声鹤唳黯然失色张皇失措 |
C.沉缅万恶不赦刚愎自用睡眼惺松 |
D.瓦砾重蹈复辙精神矍烁大庭广众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
要深入全面地认识对象,必须 身临其境,长期观察。(《山水画的意境》) |
B. |
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 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秋天的怀念》) |
C. |
自信与它的姊妹平和总是携手并进, 分崩离析。(《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 |
D. |
这个小村大人小孩有个头疼脑热,都来找她 妙手回春。(《蒲柳人家》) |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答题。
人生路上,芬芳满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塞外奇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豁然开朗,带给我们心灵的兹养;诸葛亮"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谆谆教诲,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赋予我们前进的力量。奔跑吧,少年!
(1)请将下面句子用楷书准确、规范地抄写在田字格内。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2)给文段中加点的字注音。
豁然
谆谆
(3)找出文中的两个错别字并加以改正。
改为
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
(1) ,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又恐琼楼玉宇, 。(苏轼《水调歌头》)
(3) ,古来共谈。(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4)在《论语•子张》中,子夏认为,“博学而笃志, ”,仁德就在其中了。
(5)在《三峡》一文中,郦道元仅用“ ,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寥寥数语,就写出了三峡两岸山势高峻的特点。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甲]辽阔的燕赵大地,从古至今_____(显现、涌现)了一代又一代的英雄豪杰,他们如同夜空中(shǎn yào)的繁星,熠熠生辉。
[乙]河北的地貌丰富多样,山脉如镰,河流如扇,平原如毯,海洋如盘,(kān chēng)我国地貌类型的"博物馆"。
[丙]从三星堆的"祭祀坑"中,我国考古工作者发掘出了青铜神树、青铜立人像、青铜纵目面具等珍贵文物。这些文物的出土________(震惊、惊动)了天下。
[丁]天问一号探测器着陆火星,迈出了我国星际探测征程的重要一步,这是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又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进展。
(1)根据上面[甲][乙]两段文字中的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shǎn yào)
(kān chēng)
(2)给上面[丙][丁]两段文字中加点的词语注音。
①发掘
②着陆
(3)从[甲][丙]两段文字中的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甲][丙]两段文字的空缺处。
下列对文化、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古以来中国在称谓上谦敬有别。比如,谦辞有“犬子”“拙见”“鄙人”“见谅”“奉劝”等;敬辞有“惠赠”“垂询”“赐教”“劳驾”“久仰”等。
B.《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主要的表现手法是赋、比、兴。其中“比”是借物譬喻,“兴”是托物起兴。如《礼记•学记》中的“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就运用了比兴手法。
C.《战国策》是西汉刘向根据战国时期史料所整理编辑的国别体史书,多用“小说”笔法,叙事生动,人物个性鲜明。《左传》,即《左氏春秋》,编年体史书,多用事实解释《春秋》,文字优美,记事详明。
D.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有许多诗句都是描写端午节习俗的,如“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情知不向瓯江死,舟楫何劳吊屈来”“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