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中注重个人修养,追求人格完善的传统美德在春秋战国时形成,汉代以后,尤其是宋明理学,使之更进一步强化。下列不能反映这一传统美德的是
| A.“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
| B.“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
| C.朱熹在湖南岳麓书院的题字:“忠、孝、廉、节” |
| D.“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 |
《诗经》云:“雨我公田,遂及我私。”这种现象开始出现于
| A.商朝 | B.西周 |
| C.春秋 | D.战国 |
自封建社会晚期到19世纪末,中国社会经济变化巨大,反差强烈。结合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概括说明明清时期至19世纪前期,我国江南地区商品经济发展的特征,并简要分析这一时期阻碍商品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2)19世纪中期,这一地区的经济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经济全球化从根本上讲
| A.是世界各国的经济合作 |
| B.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
| C.是世界经济领域的多边贸易体制的建立 |
| D.是发达国家对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掠夺 |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发展的最主要趋势是
| A.经济全球化 | B.区域经济一体化 |
| C.知识经济的兴起和发展 | D.强调可持续发展 |
下列不是二战后支撑世界经贸关系的三大支柱之一的是
| A.国际复兴开发银行 | 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
| C.世界贸易组织(WTO) | D.关贸总协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