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关于汉字作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避免了方言的差异,有利于各地文化思想的交流 |
B.统一规范的字体,便利中央政府的管理,促进和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
C.传播保护了文化的传承,形成了书法艺术,提高了中国人的审美修养 |
D.不利于白话文的推行,阻隔了现代文学的发展 |
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面临的困难是“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为改变这一状况,中国政府
A.推行了土地改革 | B.组织了人民公社 |
C.实施了“一五”计划 | D.发动了“大跃进” |
民国时期,在社交礼仪上逐渐用西方的握手、鞠躬取代跪拜礼称呼上用“先生”、“同志”取代“老爷”“大人”,这一变化在本质上体现了
A.近代化的历史趋势 | B.民主共和的平等精神 |
C.西学在中国的发展 | D.“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1846年,包世臣在日记中写道:“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步(即手织棉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消减大半。”上述材料从实质上反映了中国在鸦片战争后
A.棉纺织业水平下降 | B.官营手工业的发达 |
C.小农经济开始解体 | D.棉纺织品价格下跌 |
列宁曾说,新经济政策是一种用“改良主义的办法”来解决苏维埃国家过渡时期经济战略任务的长期性政策。这里的“改良主义的办法”是指
A.壮大社会主义的经济成分 | B.继续完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C.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 | D.尝试推行“物质利益原则” |
1931年10月18凌晨,爱迪生走完了84年的人生旅程。下葬时,为纪念他的突出贡献,美国各地
A.齐奏《英雄交响曲》 | B.轮船鸣笛三分钟 |
C.教堂敲钟84响 | D.熄灭电灯一分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