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图表示某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在氧浓度为a、b、c、d时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
变化(呼吸底物均为葡萄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氧浓度为a时,最适宜贮藏该植物器官 |
B.氧浓度为d时,CO2产生的场所只有线粒体 |
C.氧浓度为c时,厌氧呼吸最弱 |
D.氧浓度为b时,厌氧呼吸消耗葡萄糖量是有氧的4倍 |
离体培养的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经紫外线诱变处理后,对谷氨酸的吸收功能丧失,且这种特性在细胞多次分裂后仍能保持。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
A.细胞的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 |
B.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缺失或结构发生变化 |
C.细胞膜的结构发生变化,导致通透性降低 |
D.诱变处理破坏了细胞中催化ATP合成的相关酶系 |
关于叶肉细胞在光照条件下产生ATP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无氧条件下,光合作用是细胞ATP的唯一来源 |
B.有氧条件下,线粒体、叶绿体和细胞质基质都能产生ATP |
C.线粒体和叶绿体合成ATP都依赖氧 |
D.细胞质中消耗的ATP均来源于线粒体和叶绿体 |
下列哪项最能说明细胞膜的功能特性( )
A.人细胞和小鼠细胞经过处理发生融合 |
B.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 |
C.胰岛B细胞通过胞吐的方式向外分泌胰岛素 |
D.肾小管细胞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重吸收葡萄糖 |
将紫色洋葱表皮细胞放入一定浓度硝酸钾溶液中,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开始液泡颜色逐渐变深,后来又逐渐变浅,能够反映细胞液含水量随时间变化的图是( )
“人造细胞”是用羊皮纸或火棉胶等半透性膜材料做成的一个密闭的囊,囊里面装了等量的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假设有三个这样的“人造细胞”,分别用A、B、C表示,它们的蔗糖溶液浓度分别是10%、20%和30%。其中A、B的外面套一金属网笼,C的外面没有套金属网笼,如下图:
把三个“人造细胞”同时放在蔗糖溶液的浓度为15%的玻璃槽中,经过一段时间后,三个“细胞”的变化分别是( )
A.A变大,B稍微变小,C不变
B.A变小,B稍微变大,C不变
C.A变小,B稍微变大,C变大
D.A变大,B稍微变小,C变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