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将雌黑鼠乳腺细胞核移入白鼠去核的卵细胞内,待发育成早期胚胎后移植入褐鼠的子宫,该褐鼠产下小鼠的体色和性别是
| A.黑雌 | B.褐雌 | C.褐雄 | D.黑雄 |
下图甲、乙、丙为组成生物体的相关化合物,乙为一个由α、β、γ三条多肽链形成的蛋白质分子,共含271个氨基酸,图中每条虚线表示由两个巯基(—SH)脱氢形成一个二硫键(—S—S—)。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甲为组成乙的基本单位,且乙中最多含有20种甲 |
| B.由不同的甲形成乙后,相对分子量比原来少了4832 |
| C.丙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且在乙的生物合成中具有重要作用 |
| D.如果甲中的R为-C3H5O2,则由两分子甲形成的化合物中含有16个H |
科学家培育出一种类似于细菌的“人造细胞”。这种简单的“细胞”并不是真正的生命体,不能分裂和分化,但能连续数日生成蛋白质。下列关于蛋白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蛋白质是肽链以一定方式形成的具有复杂空间结构的高分子化合物
B.每种蛋白质都由20种氨基酸组成
C.每种蛋白质都含有C、H、O、N、S、Fe等元素
D.氨基酸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都相同的蛋白质是同一种蛋白质
人体细胞之间的通讯多数是通过信号分子传递的。有些信号分子作用于细胞表面的受体,有些则作用于胞内受体。生物学上将细胞外与膜受体结合的信息分子称为第一信使,由其转换而来的细胞内信号则称为第二信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细胞表面膜受体的化学本质为糖蛋白 |
| B.神经递质和大多数激素属于第一信使 |
| C.第二信使通过调控细胞核内发生的基因的翻译过程发挥作用 |
| D.第一信使与膜受体结合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 |
酸碱物质在生物实验中有广泛的应用,下面有关实验中,表述正确的是( )
| A.斐林试剂中,NaOH为CuSO4与还原糖的反应创造碱性条件 |
| B.浓硫酸为溴麝香草酚蓝与酒精的显色反应创造酸性环境条件 |
| C.盐酸水解口腔上皮细胞可改变膜的通透性,加速健那绿进入细胞将DNA染色 |
| D.双缩脲试剂中,NaOH为CuSO4与蛋白质的反应创造碱性条件 |
植物开花与开花激素有关。1937年,俄国学者提出了“成花素”假说,认为植物叶片接受光刺激后,能合成成花素,成花素经过远程运输到达芽的顶端,诱导花器官的形成。1970年后,人们才检测到成花素的化学本质是一种叫做FT蛋白质。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可利用斐林试剂对成花素的化学本质进行鉴定 |
| B.同位素标记法可获得成花素合成和运输途径的直接证据 |
| C.叶片接受光刺激合成成花素这一过程体现了物理信息对生物的影响 |
| D.能翻译出FT的基因存在于植株的每个细胞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