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微镜视野中有甲、乙两个异物。为判断异物的位置:先转动目镜,见甲异物移动;然后转换物镜,见两异物仍然存在。则两异物可能分别存在于( )
A.![]() |
B.物镜和装片 | C.目镜和装片 | D.目镜和反光镜 |
下列有关ATP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ATP中的“A”与DNA中的碱基A含义不相同 |
B.ATP中的能量可以来源于光能和化学能,也可以转化为光能和化学能 |
C.在有氧与缺氧的条件下,细胞质基质都能形成ATP |
D.人体内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线粒体,不能产生ATP |
下图表示“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有关分析合理的是
A.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气泡的产生速率 |
B.本实验的无关变量有温度和酶的用量等 |
C.1号与3号、1号与4号可分别构成对照实验 |
D.分析1号、2号试管的实验结果可知加热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
ATP是细胞的能量通货,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下图为ATP的结构和ATP与ADP相互转化的关系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1中的A代表腺苷,b、c为高能磷酸键 |
B.图2中反应向右进行时,图1中的c键断裂并释放能量 |
C.ATP与ADP快速转化依赖于酶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 |
D.酶1和酶2催化作用的机理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
如图所示为不同条件下的同种酶促反应速率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影响AB段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底物的浓度 |
B.影响BC段反应速率的主要限制因素是酶量 |
C.温度导致了酶促反应Ⅰ和Ⅱ的速率不同 |
D.曲线Ⅰ显示,该酶促反应的最适温度为37℃ |
下列物质吸收方式中,符合下图两种曲线的是
A.肾小管吸收原尿中的葡萄糖 |
B.胃黏膜上皮细胞吸收食物中的乙醇 |
C.葡萄糖进入人的红细胞 |
D.肝细胞从组织液中吸收氨基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