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两个三角瓶标记为A、B,A瓶装营养物质(土壤浸出液),B瓶装蒸馏水,塞上带小孔的瓶塞,选择大小相似的两株健壮幼苗,分别通过小孔插入两只瓶中并用棉絮固定,使根系浸在液体中,定时给两瓶中液体搅拌并加等量的蒸馏水。约两个星期后,观察比较俩株幼苗的生长情况。
(1)氮、磷、镁3种元素中,构成生命活动所需直接能源物质的元素是 ,
构成细胞膜的元素是 。
(2)推测两株幼苗出现的差别? A瓶幼苗 B瓶幼苗
(填‘正常生长’或‘死亡’)。
(3)这个实验可以说明:植物生活需要的____________是从土壤中吸收的。
下图甲曲线表示某植物在恒温30℃时的光合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图乙是某同学“探究影响植物光合速率的因素”的实验装置图。试回答:
(1)图甲曲线中,当光照强度为X点时,叶肉细胞中产生ATP的场所有。图甲曲线中Y点光照强度时,光合作用速率(大于、等于、小于)呼吸作用速率。
(2)已知该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温度调节到25℃,图甲曲线中Y点将向方移动。
(3)利用图乙装置来探究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的因素实验中,若在灯与广口瓶之间放一个隔热装置(假设对透光性无影响),这时我们可用这个装置来探究光照强度与光合速率的关系。
若实验中每隔15 min增加一次广口瓶与灯之间的距离,随着时间与距离的增加,气泡产生速率下降,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是:
①,
②。
(4)在充足的光照下预测有色液滴将向移动。
下列分别是叶绿体模型图和绿色植物光合作用过程图解,请据图回答。
(1)吸收光能的色素分布在叶绿体的[](①、②、③)上,发生在其上的过程是[] (Ⅰ、Ⅱ)_________________反应。
(2)过程Ⅰ和过程Ⅱ是紧密联系的两过程,过程Ⅰ为过程Ⅱ提供[④ ]和[⑤ ];而过程Ⅱ将过程Ⅰ固定在活跃化合物中的能量储存在稳定化合物[⑦]____________________中。
(3)光合作用过程的总反应式可概括为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右图是食物网简图。分析并简要回答:
(1)该食物网含有条食物链,鹰占有的营养级分别有营养级。
(2)图中的兔和蚱蜢两者是关系。组成一个典型的生态系统,除图中所列成份外,还应包括。
(3)若鹰的食物来源均等,则每增加15g体重,至少需消耗绿色植物。
回答下列有关生长素的问题。
(1)当植物表现出顶端优势时,顶芽产生的生长素运到相邻侧芽_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消耗ATP。
(2)某研究小组探究避光条件下生长素浓度对燕麦胚芽鞘生长的影响。胚芽鞘去顶静置一段时间后,将含有不同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分别放置在不同的去顶胚芽鞘一侧,一段时间后测量并记录弯曲角度(α)。下图为实验示意图。
①α的范围为________________(填“180°≥α>0°”、“180°≥α≥90°”或“90°≥α>0°”)。
②在两组实验中若α相同,则琼脂块中含有生长素的浓度___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相同。
③若想在细胞水平上证明生长素对胚芽鞘生长的影响,可以取弯曲处做________(填“横切”或“纵切”)片制成装片,用显微镜观察、测量两侧细胞的平均长度,做出比较。
(3)有科学家认为根的向地生长不仅与生长素有关,还与乙烯的作用有关。为了研究二者的关系,科研人员做了这样的实验:将某种开花植物的根尖放在含不同浓度生长素的培养液中,并加入少量蔗糖作为能源。发现在这些培养液中出现了乙烯,且生长素浓度越高,培养液中乙烯的浓度也越高,根尖生长所受的抑制也越强。
①为使实验更严谨,还需将另一些等量的根尖放在________________,作为对照组。
②据此实验结果,科学家推测水平放置的植物其根向重力生长的原因是高浓度生长素诱导根细胞合成了乙烯,乙烯根近地侧的生长。(填“促进”或“抑制”)
两个生物兴趣小组分别对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进行如下的探究实验。请分析作答:
(1)甲兴趣小组想探究的具体问题是:酵母菌是否在有氧、无氧条件下均能产生CO2。现提供若干套(每套均有数个)实验装置,如图Ⅰ(A~D)所示:
①请根据实验目的选择装置序号,并按照实验的组装要求排序(装置可重复使用)。有氧条件下的装置序号: ;无氧条件下的装置序号: 。
②装置中C瓶的作用是 。
(2)乙兴趣小组利用图Ⅱ和Ⅲ所示装置(橡皮塞上的弯管为带有红色液滴的刻度玻璃管),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类型。请预测与结论相符合的现象,并填写下表:
序号 |
装置中红色液滴的移动现象 |
||
装置Ⅱ |
装置Ⅲ |
结论 |
|
1 |
a |
b不移动 |
只进行有氧呼吸 |
2 |
c不移动 |
d |
只进行无氧呼吸 |
3 |
e |
f |
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