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地球上雪线、温度、降水的分布图”回答8~9题。
图中①、②、③分别表示
A.雪线平 均高度、温度、降水 |
B.温度、雪线平均高度、降水 |
| C.雪线平均高度、降水、温度 | D.降水、温度、雪线平均高度 |
下列关于各地理要素分布特点及其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从副热带到极地南半球雪线几乎都低于北半球 |
| B.喜马拉雅山、天山的雪线均为南坡高于北坡 |
| C.降水最多的纬度,多为对流雨 |
| D.雪线平均高度受气温、降水等因素的综合影响 |
下图为北半球某区域海平面等压线图(单位:百帕)。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下列关于甲、乙、丙、丁四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处上升气流较强 |
| B.乙处的风向是西北风 |
| C.丙、丁两处的气压差低于10百帕 |
| D.甲处的风速大于乙处 |
丙地目前的天气状况最可能是
| A.狂风暴雨 | B.气温骤降 |
| C.天气晴朗 | D.阴雨连绵 |
监测图中天气系统的运动方向,应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是
| A.GIS | B.RS |
| C.GPS | D.GIS和GPS |
下图中甲为江西三清山的标志性景观“巨蟒出山”风景,它是由风化和重力崩解作用而形成的巨型花岗岩石柱;乙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其中①②③④代表岩浆和三大类岩石。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甲图中“巨蟒出山”景观形成过程的先后顺序是
| A.岩浆侵入→地壳抬升→风化、侵蚀 |
| B.岩浆喷出→地壳抬升→风化、侵蚀 |
| C.地壳抬升→岩浆侵入→风化、侵蚀 |
| D.地壳抬升→岩浆喷出→风化、侵蚀 |
乙图各数字中,能代表“巨蟒出山”景观岩石类型的是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下列关于太阳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太阳活动会引发极光、磁暴、流星雨 |
| B.太阳活动不会引起地球上的自然灾害 |
| C.太阳活动会干扰有线电话通信系统 |
| D.太阳黑子和耀斑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 |
我国在南极地区建立了第四座科考站——泰山站(73°51′S,76°58′E),它位于中山站(69°22′S,76°22′E)与昆仑站(80°25′S,77°07′E)之间,可为中山站通往昆仑站考察提供物资及应急保障的中继支撑。读图 ,回答下列小题。
泰山站位于北京的
| A.东南方向 | B.东北方向 |
| C.西南方向 | D.西北方向 |
我国四个南极科考站中
| A.长城站濒临印度洋 |
| B.中山站常年盛行东北风 |
| C.泰山站与昆仑站相距约1300千米 |
| D.昆仑站终年盛行下沉气流 |
右 图所示泰山站主体为高脚式的灯笼状建筑,该式建筑的主要作用是
| A.防紫外线辐射 | B.利于防寒保暖 |
| C.通风防暴雪堆堵 | D.利于天文观测 |
泰山站为度夏站,在使用期间
| A.地球在公转轨道的远日点附近 |
| B.泰山站极昼天数少于昆仑站 |
| C.泰山站自转线速度高于中山站 |
| D.泰山站正午太阳高度大于长城站 |
人口潜力指数是指目前人口状况下各地区能够继续容纳人口的潜力大小。读美国人口潜力指数分布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小题。
图中四地人口潜力最大和最小的分别是
| A.①和④ | B.②和④ |
| C.①和③ | D.②和③ |
关于图中各地人口潜力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口潜力从东向西不断递减 |
| B.②地区人口潜力较大是因为气候条件优越 |
| C.③地区人口潜力主要限制性因素是水资源 |
| D.④地区人口潜力较大是因为该地矿产资源丰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