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民要术·序》中说到:“舍本逐末,贤者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阙而不录。”此段话表明
| A.目的是发展商品经济 | B.反映出作者重农抑商的思想 |
| C.告诫统治者应舍本逐末 | D.《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 |
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指出:“如果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成果不能真正分流到大众手中,那么它在道义上将是不得人心的,而且是有风险的。”作者认为产生风险的主要原因是
| A.生产产品的相对过剩 | B.工人运动的兴起 |
| C.社会收入分配不公平 | D.经济结构不合理 |
二战后,英美实行混合市场经济,法国实行计划指导型市场经济,德国实行社会市场经济,日本实行统制市场经济体制,20世纪末,中、俄开始实行市场经济。这表明
| A.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放弃了市场经济体制而采用计划经济体制 |
| B.社会主义国家照搬了资本主义国家的市场经济体制 |
| C.宏观调控与市场体制相结合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共识 |
| D.经济全球化下的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模式已无差别 |
一位中国诗人以“时间开始了”作为一组长篇诗歌的标题,表达对1949年某一重大历史事件的感触。该事件标志着
| A.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完全胜利 | B.祖国大陆完全解放 |
| C.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正式诞生 | D.人民成为国家主人 |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时期,乡村小学教师把《从军歌》教给一代又一代的农家子弟:“共和国号召我们,我们要懂得胜利或懂得牺牲,一个法国人应当为共和国而生存,一个法国人应当为
共和国而献身。”这表明
| A.法国大革命的彻底性 | B.法兰西民族主义萌发 |
| C.法国人民建立共和的愿望强烈 | D.共和政体在法国日益深入人心 |
“士不能诵孔子之经,而别有所谓耶稣之说、《新约》之书,举中国数千年礼义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此岂独我大清之奇变,乃开辟以来名教之奇变,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于九原。”此言论针对的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 B.洋务运动 |
| C.戊戌变法运动 | D.新文化运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