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古先圣王之所以导其民者,先务于农。……民舍本而事末则不令,不令则不可守,不可以战。民舍本而末则其产约,其产约则轻迁徙,轻迁徙则国家有患,皆有远志,无有居心。民舍本而事末则好智,好智则多诈,多诈则巧法令,以是为非,以非为是。                             
——《吕氏春秋·上农》
材料二  1845年,福州官员奏称:洋货“充积于夏口”。洋布、洋棉“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因此,“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闽产之土布土棉,不能出口。” “松太布市,销减大半,丝、茶出口日盛。”
材料三  1910年,张謇说,根据《海关贸易关册》统计,中国进口商品中以棉货为最多,最高时值银1.8亿两,其次是铁货,值银4600余万两。因此,中国“实业亦必有的,……何在?在棉铁,而棉尤宜先。”
张謇十分重视农业的改革,他向朝廷奏请开办农会时说:“臣窃上溯三代,旁考四洲,凡有国家者,立国之本不在兵也,立国之本不商也,在乎工与农,而农为尤要。盖农不生则工无所作,工不作则商无所鬻。”“天下之大本在农,今日之先务在商,不商则农无输产之功。”
现在世界以大企业立国,而中国以公司法、破产法不备,……故无公司法,则无以集厚资,而钜业为之不举,无破产法,则无以维信用,而私权于以重丧,此尤其显著者,加以自今而后,经济潮流横溢大地,中外合资经营之事,必日益增多。我无法律为之防,其危险将视无可得资为尤甚,故农林工商部第一计划即在立法。
——《实业之梦——张謇传》
回答问题:
(1)材料一体现了什么经济政策?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政策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2)材料二反映了中国经济在近代出现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张謇关于“实业救国”的主要主张。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意义 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的失败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1947年杜鲁门在国会发表咨文图2:经济援助欧洲宣传画图3:北约华约对峙图
(1)材料一是在历史研究课上,某同学搜集的历史图片,请你判断他研究的主题应是什么? 并请你对以上图片反映的历史事实逐一作简要说明。
材料二当我发表就职演说的时候,我提到一个需要谈判时代,而不是对抗时代。我们一
直在进行谈判。我们在谈判中取得了一些进展。重要的事情上,我们在世界上许多地区正在进行谈判而不是正在对抗,在这些地区,对抗可能导致爆炸性的局面……现在,当我们环顾我们所处的世界时,我们发现美国已经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支配的地位了。
——1971年7月6日《尼克松在堪萨斯城的讲话》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尼克松为什么认为需要谈判而不是对抗?
材料三冷战结束后的国际关系格局漫画。
(3)概括材料三所反映的国际关系格局的特征,并指出这一国际关系特点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1958年5月,毛泽东发表讲话说:“我们……是先生教出来的学生,应当高明些,后来者居上嘛!我看我们的共产主义,可能比苏联提前到来。”
——转引自沈志华等《战后中苏关系若干问题研究》
问题:
(1)在向“先生”学习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探索了一条怎样的中国式革命道路?1958年前,新中国取得了哪些建设成就?
(2)为了“后来者居上”,毛泽东发动了哪些运动?这些运动出现严重失误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对我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有何历史意义?

在人类发展史上,涌现出一大批重要历史人物。恩格斯指出:“马克思主义一点也不否认卓越历史人物的作用,或者说,一点也不否认人们创造历史。……但是只有当他们正确地认识他们所碰到的现成条件时,只有当他们懂得怎样改变这些条件时,他们才能创造历史。”
(1)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概述孙中山是如何领导推翻封建帝制的民主革命的?
(2)20世纪20年代,毛泽东开创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毛泽东为什么能够探索出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3)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为中国的经济建设作出了哪些重大理论贡献?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公举,议会以国民公奉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材料二在《遗嘱》中,孙中山总结数十年的革命经验:“必须唤起民众,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他指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请回答:
(1)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组建中国同盟会,请写出同盟会的十六字纲领。后来孙中山把这一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是哪“三民”主义?
(2))材料一体现的是三民主义的哪一内容?在三民主义的指导下制定的宪法是什么?该宪法确立了怎样的资产阶级政体?
(3)在三民主义思想的指导之下资产阶级革命派开展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但不久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从中你有得到什么启示呢?
(4)根据材料二回答,孙中山晚年的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5)简述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历史影响。

史料研习、理论指导、社会调查和问题讨论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试运用这些方法分析近代以来中外社会政治经济的演变。完成下列问题:
资产阶级的共和国,外国有过的,中国不能有,因为中国是受帝国主义压迫的国家。唯一的路是经过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
西方列强的入侵打破了中国原有的社会制度和秩序,先进的中国人开始了新探索。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表。


理论来源
基本主张
实践过程
结果
孙中山

三民主义,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建立中华民国,但未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毛泽东
马列主义

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取得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胜利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