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叙述中与右图表示的含义不相符的是
A.在油菜种子的成熟过程中,脂肪(甲)和糖类(乙)的含量变化,若在萌发过程中甲、乙表示的物质则刚好相反 |
B.某运动员长跑时体内CO2(甲)与O2(乙)的含量变化 |
C.甲、乙分别表示因CO2浓度骤然降低,某绿色植物体内C3和C5的含量变化 |
D.光照后叶绿体基粒片层薄膜上A![]() |
毛细淋巴管壁由单层上皮细胞组成,这层细胞所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
A.淋巴 | B.组织液 |
C.血浆 | D.淋巴和组织液 |
下图甲是哺乳动物M的红细胞长时间处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中,红细胞的体积(V)与初始体积(V0)之比的变化曲线;图乙是红细胞裂解后正常、外翻性小泡的形成示意图。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该红细胞细胞内液与90 mmol·L-1 NaCl溶液浓度相当 |
B.250 mmol·L-1 NaCl溶液不影响该细胞代谢 |
C.细胞裂解及小泡的形成可体现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 |
D.外翻性小泡膜外侧可能不含有信号分子的受体 |
图一曲线a表示在最适温度、最适pH条件下生成物的量与时间的关系,图二曲线b表示在最适温度、最适pH条件下,酶促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关系。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图一曲线a中,m点后,限制生成物的量不再增加的因素是酶的数量不足 |
B.图二曲线,酶减少后,图示反应速率可用曲线f表示 |
C.分别在图二中取n、p点的速率值,对应图一中的曲线c和d |
D.减小pH,重复该实验,图二曲线b应变为曲线f;增大pH,应变为曲线e |
图甲和图乙分别代表细胞中某一生理过程,图丙和图丁分别代表与此有关物质的局部结构图,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若甲图代表的过程与⑤形成有关,则AB代表的物质是通过乙图过程合成的 |
B.乙图和丙图中的①②③含义不同,乙图和丁图中的④含义也不同 |
C.丙图中的虚线,不会出现在乙图的③中 |
D.如果用35S标记某种氨基酸,35S会出现在乙图和丁图中④所对应的结构中 |
将刚采摘的新鲜蓝莓分成两等份,一份用高浓度的CO2处理48h后,贮藏在温度为1℃的冷库内,另一份则始终在1℃的冷库内贮藏。从冷藏后算起每10天取样一次,测定其单位时间内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计算二者的比值得到下图所示曲线。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比值大于l,表明蓝莓既进行需氧呼吸,又进行厌氧呼吸 |
B.第20天CO2处理组蓝莓产生的乙醇量低于对照组 |
C.第40天对照组有氧呼吸比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多 |
D.为抑制蓝莓贮藏时的无氧呼吸,贮藏前可用高浓度的CO2处理一定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