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继社会制度转型和经济体制转轨之后,决定中国现代化命运的第三次重大抉择。围绕这一主题,同学们分组进行研究。
第一组同学研究“更加注重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经过研究,大家形成了几点共识。
(1)作为小组发言人,请你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完成下表格式报告。
共 识 |
《经济生活》知识 |
①必须重视居民消费在经济中的作用 |
依据: |
②发展生产是促进消费的根本途径 |
依据: |
③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是促进消费的重要环节 |
依据: |
④消除居民后顾之忧是促进消费的重要条件 |
措施: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举例) |
材料二 由于多方面原因,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一直偏低,消费不足,说到底有三个原因:一是“没钱花”,居民收入及财富分配都存在问题;二是“不敢花”,凡大民生问题,包括教育、住房、医疗、社会保障仍未臻完善,抑制了人们在一般消费支出上的积极性;三是“有钱花不掉”,自己想要的消费品、想要的服务,社会上没有,或者不方便。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必须充分挖掘我国内需的巨大潜力,着力破解制约扩大内需的体制机制障碍,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
(2)请你结合上述信息,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就如何使居民“有钱花”、“敢花钱”、“花掉钱”提出你的建议。
源
材料:近十年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战略构想的发展
战略构想 |
提出 |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
十六大 |
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
建设和谐文化 |
十六届六中全会 |
建设和谐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
十七大 |
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部署“文化强国”战略 |
十七届六中全会 |
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
依据材料,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有关知识,说明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构想是怎样发展的?
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自1994年开播后,每天收看的观众上亿人,它何以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它为公民行使监督权提供了敏锐的“眼睛”,大量滥用政府权力的问题通过曝光后迅速得到解决。
(1)对政府的权力为什么需要制约和监督?
(2)请你列举出我国目前对政府权力监督有哪些形式?(至少5种)
材料一 2011年12月中旬我国南方地区出现的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极端天气,中央财政为应对极端天气给生产生活造成的严重影响,帮助受灾地区开展抗灾救灾工作,共下拨抗灾救灾专项资金4.31亿元。
根据交通部安排部署,各省交通厅迅速启动了鲜活农产品运输应急机制,从12月26日开始,对“绿色通道”上行驶的整车合法装载鲜活农产品的运输车辆一律免收车辆通行费,并根据交通部要求,将这一时限延长至1月31日。
从政治学角度分析,我国政府为什么要关注抗灾救灾工作。
材料一、国家发改委2011年10月9日正式公布了(关于居民生活用电实行阶梯电价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从9月起至本月21号,社会各界可以通过信函、网络等方式,对该(征求意见稿)提出意见和建议。
材料二、(征求意见稿)要求各地在制定居民阶梯电价实施方案过程中,要充分听取社会各方面意见,对阶梯电价的实施范围、档次等方面进行认真论证。实施方案形成后,应按(政府制定价格听证办法)规定进行价格听证后实施。
(1)结合上述材料,说明公民通过哪些方式参与民主决策?(4)分
(2)有人认为“制定阶梯电价实施方案是专家的事,与其他公民无关”请从政治生活角度谈谈你的看法。
材料一:我国整体国民经济技术水平不高,农村基本上是以手工工具和分散劳动为主,工业上重工业技术装备比世界水平落后20年。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中,有机械化、自动化程度较高的现代化生产,也有手工为主的落后生产。在全国工业生产总值中,东部地区占58.5%,西部地区域占6.6%,中部地区占34.9%。
材料二:在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中,既有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又有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和混合所有制经济等。
阅读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经济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2)两则材料反映的经济现象之间有什么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