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牛花的花色由一对等位基因R、r控制,叶的形态由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这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下表是三组不同的亲本杂交的结果:
组合 |
亲本表现型 |
子代表现型和植株数目 |
|||
红色阔叶 |
红色窄叶 |
白色阔叶 |
白色窄叶 |
||
Ⅰ |
白色阔叶×红色窄叶 |
415 |
0 |
397 |
0 |
Ⅱ |
红色窄叶×红色窄叶 |
0 |
419 |
0 |
141 |
Ⅲ |
白色阔叶×红色窄叶 |
427 |
0 |
0 |
0 |
Ⅳ |
白色窄叶Х红色阔叶 |
215 |
209 |
210 |
212 |
(1)根据哪个组合能够同时判断上述两对相对性状的显性类型?说明理由。
。
(2)写出Ⅰ、Ⅱ组合中两个亲本的基因型:
(Ⅰ)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Ⅲ个组合的子代再进行自交,其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是__ 。
(4)请写出组合Ⅳ的遗传图解:(6分)
[生物——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已知细胞合成DNA有D和S两条途径, 其中D途径能被氨基嘌呤阻断。人淋巴细胞中有这两种DNA的合成途径, 但一般不分裂增殖。鼠骨髓瘤细胞中尽管没有S途径, 但能不断分裂增殖。将这两种细胞在培养皿中混合, 加促融剂促进细胞融合, 获得杂种细胞, 并生产单克隆抗体。请回答:
(1)细胞融合后, 试管中细胞的种类是_____种。
(2)生产单克隆抗体时, 一般不直接利用一个B淋巴细胞, 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
(3)①过程中, 常用的诱导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4)②过程为_____培养, 培养液中还需通入气体, 其中通入CO2的目的主要是_______。
(5)④表示杂交瘤细胞的扩大培养, 其既可在体外培养, 也可注射到小鼠________内培养。体内培养与体外培养相比, 其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为了从培养液中分离出杂种细胞, 需在③过程向培养液中加入________, 理由是杂交瘤细胞可利用__________________途径合成DNA, 从而才能在该培养液中增殖。
[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
某年我国某地由于柑橘大实蝇的危害, 橘农遭受到了很大的损失, 当地政府想尽一切办法帮助橘农尽量减少损失。
(1)有人想提取橘皮精油获取利润, 一般提取橘皮精油的方法是_______法, 用这种方法提取橘皮精油的主要步骤是: 石灰水浸泡、 漂洗、、、 静置、。
(2)橘皮精油的提取之所以不采取水蒸气蒸馏法, 是因为水中蒸馏会导致原料______和有效成分_______等问题。
(3)在提取橘皮精油时, 橘皮在石灰水中的浸泡时间为以上, 并且橘皮要浸透, 这样最后才会得到高的出油率。
(4)从橘皮中提取的橘皮精油的特点是, 具有诱人的橘香味。
(5)某橘农发现自家有一株橘树具有抗虫性状, 欲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大量繁殖, 在组织培养的选材非常关键, 植物材料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实验的成败。若用花药进行离体培养则应选择花粉发育至_______期的花药培养成功率最高。确定花粉发育时期最常用的方法有_______法, 某些植物的花粉不易着色, 需采用_______法。
(6)影响植物组织培养的因素很多, 其中最关键的激素有_______和______。橘树上的细胞不离体便不能长成完整植株的根本原因是。
水稻的高秆 (D) 对矮秆 (d) 为显性, 非糯性 (T) 对糯性 (t) 为显性, 两对基因独立遗传。有人用纯种高秆非糯性水稻和矮秆糯性水稻, 培育矮秆非糯性水稻新品种, 步骤如下:
(1)①②③④中需应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是。
(2)④过程表示育种过程中的幼苗必须用处理,原因是花粉培养出的幼苗均为
倍体, 具有的特点。
(3)用上述亲本培育矮秆非糯性水稻新品种,还可以采用育种的方法。操作步骤的不同之处在于得到F1之后应。
(4)已知非糯性水稻的花粉遇碘变蓝黑色, 糯性水稻的花粉遇碘呈紫红色。取上述F1水稻的花粉在显微镜下观察, 发现一半呈现蓝黑色, 另一半呈现紫红色。该实验的结果验证了定律。
图是a-银环蛇毒引发机体免疫效应的部分示意图, 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细胞①的名称是________。物质A是_________, 物质B是;细胞③通过_ __过程产生细胞④⑤。
(2)具有特异性识别能力的细胞有(填数字编号)。
(3)人被毒蛇咬伤后, 产生恐惧感, 同时体内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的含量也增加, 使机体出现上述变化的调节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图为地雀进化、 发展过程示意图。其中地雀A与地雀B可以交配产生可育后代, 地雀C与地雀A、 B之间不能互相交配。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存在生殖隔离的地雀类型是。
(2)图2时期, 小岛和大陆的两个地雀种群的相关基因型种类和个体数如下表。
①据表分析, 种群的遗传多样性高, 判断依据是。种群甲的基因a的频率为。
②已知上述生物物种每个个体有2×104对基因, 每个基因的突变几率都是10-5, 则种群甲每一代中出现突变的基因数是个。
(3)简述若干年后, 小岛上由地雀B进化为地雀C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