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蝇的红眼和白眼是性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用一对红眼雌雄果蝇交配,子一代中出现白眼果蝇。让子一代果蝇自由交配,理论上子二代果蝇中红眼与白眼的比例为:
| A.3∶1 | B.5∶3 | C.13 ∶3 |
D.7∶1 |
生物兴趣小组为了调查两个河口水域的水母类动物类群(甲、乙)的种类组成及其数量特征,使用浮游生物捕捞网(网口内径50 cm,网身长145 cm,网目孔径0.169 mm)各随机取样3次,调查结果如表(单位:个):
| 物种 1 |
物种 2 |
物种 3 |
物种 4 |
物种 5 |
物种 6 |
物种 7 |
物种 8 |
物种 9 |
物种 10 |
||
| 甲类群 |
样本1 |
55 |
10 |
0 |
15 |
12 |
0 |
42 |
0 |
21 |
10 |
| 样本2 |
52 |
30 |
0 |
23 |
13 |
0 |
41 |
0 |
22 |
12 |
|
| 样本3 |
48 |
20 |
0 |
20 |
15 |
0 |
39 |
0 |
20 |
11 |
|
| 乙类群 |
样本1 |
33 |
40 |
12 |
40 |
0 |
10 |
25 |
11 |
15 |
22 |
| 样本2 |
35 |
60 |
10 |
41 |
0 |
12 |
30 |
14 |
17 |
21 |
|
| 样本3 |
34 |
50 |
18 |
35 |
0 |
11 |
26 |
12 |
16 |
19 |
下列关于甲、乙两个类群之间物种丰富度和种群密度的比较,正确的是( )
A.甲类群的丰富度大,物种2的种群密度小
B.甲类群的丰富度小,物种4的种群密度大
C.乙类群的丰富度大,物种7的种群密度小
D.乙类群的丰富度小,物种10的种群密度大
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围湖造田活动对群落演替有影响 |
| B.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不断变化 |
| C.次生演替的速度比初生演替的速度快 |
| D.弃耕农田上发生的群落演替是初生演替 |
某岛屿由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现已成为旅游胜地,岛上植被茂盛,风景优美。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该岛屿不同地段物种组成上的差异是群落水平结构的体现 |
| B.该岛屿形成后最初进行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
| C.旅游可能使岛上的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进行 |
| D.该岛屿一定发生过漫长的群落演替过程 |
金合欢蚁生活在金合欢树上,以金合欢树的花蜜等为食,同时也保护金合欢树免受其他植食动物的伤害。如果去除金合欢蚁,则金合欢树的生长减缓且存活率降低。由此不能得出的推论是( )
| A.金合欢蚁从金合欢树获得能量 |
| B.金合欢蚁为自己驱逐竞争者 |
| C.金合欢蚁为金合欢树驱逐竞争者 |
| D.金合欢蚁和金合欢树共同(协同)进化 |
有关土壤动物研究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土壤动物群落不存在分层现象 |
| B.土壤动物种间关系主要是互利共生 |
| C.土壤盐碱度不同,土壤动物群落结构有差异 |
| D.随机扫取表层土取样,可以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