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下列反应判断有关的物质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H2SO3+I2+H2O=2HI+H2SO4
2FeCl3+2HI=2FeCl2+2HCl+I2
3FeCl2+4HNO3=2FeCl3+NO↑+2H2O+Fe(NO3)3
| A.H2SO3>I->Fe2+>NO | B.I->Fe2+>H2SO3>NO |
| C.Fe2+>I->H2SO3>NO | D.NO>Fe2+>H2SO3>I- |
下列家庭验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用熟苹果催熟青香蕉 |
| B.用少量食醋除去水壶中的水垢 |
| C.用糯米、酒曲和水制甜酒酿 |
| D.用鸡蛋壳膜和蒸馏水除去淀粉胶体中的食盐 |
Bodensteins研究了下列反应:2HI(g)
H2(g)+I2(g)
。在716K时,气体混合物中碘化氢的物质的量分数x(HI)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下表:
| t/min |
0 |
20 |
40 |
60 |
80 |
120 |
| x(HI) |
1 |
0.91 |
0.85 |
0.815 |
0.795 |
0.784 |
| x(HI) |
0 |
0.60 |
0.73 |
0.773 |
0.780 |
0.784 |
由上述实验数据计算得到v正~x(HI)和v逆~x(H2)的关系可用如图表示。当改变条件,再次达到平衡时,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若升高温度到某一温度,再次达到平衡时,相应点可能分别是A、E
B.若再次充入a mol HI,则达到平衡时,相应点的横坐标值不变,纵坐标值增大
C.若改变的条件是增大压强,再次达到平衡时,相应点与改变条件前相同
D.若改变的条件是使用催化剂,再次达到平衡时,相应点与改变条件前不同
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CH4与P4的分子结构都是正四面体形,因此在6.02×1023个CH4分子或P4分子中都含有4×6.02×1023个共价键 |
| B.在含6.02×1023个硅原子的二氧化硅晶体中含有4×6.02×1023个Si-O键 |
| C.5.6 g Fe与含0.2 mol HNO3的溶液充分反应,至少失去0.2×6.02×1023个电子 |
| D.6.02×1023个Fe3+完全水解可以得到6.02×1023个氢氧化铁胶体粒子 |
白磷有剧毒,白磷中毒可用硫酸铜溶液解毒,白磷与硫酸铜可以发生如下两个反应:
(1)2P+5CuSO4+8H2O
5Cu+2H3PO4+5H2SO4
(2)11P+15CuSO4 +24H2O
5Cu3P+6H3PO4+15H2SO4
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在上述两个反应中,水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 |
| B.在上述两个反应中,氧化产物都是H3PO4 |
| C.在反应(2)中,当有5 mol CuSO4发生反应时,共转移10 mol电子 |
| D.在上述两个反应中,氧化剂都只有硫酸铜 |
1934年,科学家首先从人尿中分离出具有生长素效应的化学物质——吲哚乙酸,吲哚乙酸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吲哚乙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吲哚乙酸与苯丙氨酸互为同分异构体 |
| B.吲哚乙酸可以发生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
| C.1 mol吲哚乙酸与足量氢气发生加成反应时,可以消耗5 mol H2 |
| D.吲哚乙酸苯环上的二氯代物共有四种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