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是物体在某段运动过程中的v – t图象,在t1和t2时刻的瞬时速度分别为v1和v2,则从时间t1到t2的运动过程中 ( )
A.加速度不断减小 |
B.加速度不断增大 |
C.平均速度![]() |
D.平均速度![]() |
如图所示,长为R的轻杆,一端固定有一质量为m的小球,另一端连接在光滑转轴O上,使小球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小球在最高点时()
A.小球的最小速度v最小=![]() |
B.小球所需的向心力随此时速度v增加而变大 |
C.杆对球的作用力随此时的速度v增加而变大 |
D.杆对球的作用力方向可能与球的重力方向相反 |
2013年12月2日,牵动亿万中国心的嫦娥三号探测器顺利发射。嫦娥三号要求一次性进入近地点210公里、远地点约36.8万公里的地月转移轨道,如图所示,经过一系列的轨道修正后,在P点实施一次近月制动进入环月圆形轨道I。再经过系列调控使之进人准备“落月”的椭圆轨道II。嫦娥三号在地月转移轨道上被月球引力捕获后逐渐向月球靠近,绕月运行时只考虑月球引力作用。下列关于嫦娥三号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发射“嫦娥三号”的速度必须达到第二宇宙速度 |
B.沿轨道I运行至P点的速度小于沿轨道II运行至P点的速度 |
C.沿轨道I运行至P点的加速度等于沿轨道II运行至P点的加速度 |
D.沿轨道I运行的周期小于沿轨道II运行的周期 |
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物体受到一个水平拉力的作用,该力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拉力在2 s内的功不为零 |
B.物体在2 s内的位移不为零 |
C.物体在2 s末的速度为零 |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
一位同学为了测算卫星在月球表面附近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环绕速度,提出了如下实验方案:在月球表面以初速度v0竖直上抛一个物体,测出物体上升的最大高度h,已知月球的半径为R,便可测算出绕月卫星的环绕速度。按此方案,绕月卫星的环绕速度为()
A.![]() |
B.![]() |
C.![]() |
D.![]() |
如图所示,一箱苹果沿着倾角为θ的有摩擦的斜面上加速下滑,在箱子正中央夹有一只质量为m的苹果,它周围苹果对它作用力的合力()
A.对它做正功 | B.对它做负功 |
C.对它做不做功 | D.无法确定做功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