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中CO2过多与碳循环失衡有关。2009年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所倡导的低碳生活获得普遍认同。根据右图所作出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
| A.增加自养生物种类和数量有利于降低大气中的CO2含量 |
| B.大气中CO2的增加主要与异养生物②的数量增加有关 |
| C.该生态系统中的所有自养生物与所有异养生物构成了生物群落 |
| D.该图能表示物质循环过程,不能准确表示能量流动方向 |
经过科学家的不懈努力,逐渐建立了遗传学。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沃森和克里克提出DNA结构中A与T、G与C配对 |
| B.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遗传物质是DNA |
| C.孟德尔发现遗传因子传递规律并推测其在染色体上 |
| D.摩尔根发现控制果蝇眼睛颜色的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
某噬菌体中的DNA分子含有800个碱基对,其中含有600个碱基A。该噬菌体侵入大肠杆菌后增殖了若干代,共消耗大肠杆菌细胞内的鸟嘌呤脱氧核苷酸6 200个,该噬菌体已经增殖了( )
A.4代 B.5代 C.6代 D.7代
已知某DNA分子中,G与C之和占全部碱基总数的35.8%。其中一条链的T与C分别占该链碱基总数的32.9%和17.1%,则在它的互补链中,T和C分别占该链碱基总数的( )
| A.32.9%和17.1% | B.31.3%和18.7% |
| C.18.7%和31.3% | D.17.1%和32.9% |
如图表示T2噬菌体、乳酸菌、酵母菌和家兔体内遗传物质组成中五碳糖、碱基和核苷酸的种类,其中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是( )
| A.T2噬菌体 | B.乳酸菌 |
| C.酵母菌 | D.家兔 |
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经培养、搅拌、离心、检测,上清液的放射性占15%,沉淀物的放射性占85%。上清液带有放射性的原因可能是( )
| A.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大肠杆菌裂解释放出子代噬菌体 |
| B.搅拌不充分,吸附在大肠杆菌上的噬菌体未与细菌分离 |
| C.离心时间过长,上清液中析出较重的大肠杆菌 |
| D.32P标记了噬菌体蛋白质外壳,离心后存在于上清液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