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一种给病人输氧时连在氧气钢瓶与呼吸面罩之间的湿化瓶(如下图所示),下列连接方式中正确的是
A.呼吸面罩应连接在a处 | B.呼吸面罩应连接在b处 |
C.呼吸面罩应连接在c处 | D.氧气钢瓶应连接在a处 |
将9 g铜和铁的混合物投入到100 mL稀硝酸中,充分反应后得到标准状况下1.12 L NO,剩余4.8 g金属;继续加入100 mL等浓度的稀硝酸,金属完全溶解,又得到标准状况下1.12 L NO。若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溶液不变红,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原混合物中铜和铁各0.075 mol |
B.稀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0 mol·L-1 |
C.第一次剩余4.8 g金属为铜和铁 |
D.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再加入该稀硝酸100 mL,又得到NO在标准状况下体积小于1.12 L |
某溶液可能含有Cl-、SO42-、CO32-、NH4+、Fe3+、Al3+和K+。取该溶液200 mL,加入过量NaOH溶液,加热,得到0.02 mol气体,同时产生红褐色沉淀;过滤,洗涤,灼烧,得到1.6 g固体;向上述滤液中加足量BaCl2溶液,得到4.66 g不溶于盐酸的沉淀。由此可知原溶液中
A.至少存在5种离子 |
B.Cl-一定存在,且c(Cl-) ≥0.2mol/L |
C.SO42-、NH4+、Fe3+一定存在,Cl-可能不存在 |
D.CO32-、Al3+一定不存在,K+可能存在 |
铁、铜混合粉末18.0g加入到100ml 5.0mol/LFeCl3溶液中,剩余固体质量为3.2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剩余固体是铁、铜混合物 |
B.反应后溶液中n(Fe2+)+ n(Cu2+)="0.75" mol |
C.反应后溶液中n(Fe3+)="0.10" mol |
D.原固体混合物中铜的质量是8.0g |
三种气体X、Y、Z的相对分子质量关系为Mr(X)<Mr(Y)=0.5Mr(Z),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三种气体密度最小的是X |
B.分子数目相等的三种气体,质量最大的是Y |
C.若一定条件下,三种气体体积均为2.24 L,则它们的物质的量一定均为0.1 mol |
D.20 ℃时,若2 mol Y与1 mol Z体积相等,则Y、Z气体所承受的压强比为2∶1 |
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数的2倍,Y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Z2+与Y2-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W与X同主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大小顺序:r(Z)>r(W)>r(X)>r(Y) |
B.Y分别与Z、W形成的化合物中化学键类型相同 |
C.X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 |
D.Y的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W的强 |